5、生态之城:绿色引领时尚
黄天厚土、青砖灰瓦是西安的主色调,世园会让西安绿了起来。
是“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在人们心目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杜克·法博说,“现代城市不能只是一味修建高楼大厦,现代城市应该是绿色城市;城市中有公园和绿地,有绿荫夹道的街市。西安已经开始向绿色城市转变,对此我非常推崇!”
浐灞河过去就是西安的“下水道”,污水经其直接排入渭河,河道周围被挖沙成坑再填埋垃圾。垃圾围城、非法采沙、河流污染三大生态灾害使浐灞地区成为西安生态恶化的重灾区。一改城市建设中“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浐灞生态区成立之初就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开发之路,提出了“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发展史可以被形象表述为“三段论”:第一代城市,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自给自足、封闭发展,满城烟囱是当时的人们对于现代化城市的想象;第二代城市,改革开放中前期,布局新产业格局、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园区的普遍兴起成为城市的一个普遍特征;新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新城市发展模式得以确立,集产业、居住、生态与文化的第三代新城建设兴起。探路第三代新城,这正是浐灞生态区目标所指,也正是世园携手西安的奥妙所在。
总长23公里的浐河城市段全面实现截污,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运走上百万立方米垃圾,开辟800多亩湖面,建成樱花山、杏花山,形成桃花潭景区,浐灞生态区成为西北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和西北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生态水城、国家化之城、商务之城、创业之城和休闲之城的风貌已经浮现。
世园会47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把一个绿色的西安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而这也正是三秦大地巨变的真实写照。自2005年以来,西安市先手建成丰庆公园、大唐芙蓉园、环城西苑等14个新公园,全市公园总数达到63个,其中59个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重点建设了一批城市公园、广场、林带,实施了道路绿化工程、街头绿地工程、大水大绿工程等环境提升行动。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400多万平方米,新增街头小绿地339个。目前,西安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4.99%。蓝天、碧水、绿地与西安市民愈加贴近,最近三年,西安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都达到300天以上,已建成各种生态水面4.5万亩,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八水绕长安的美景正在重现。
西安世园会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庞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与人才流在西安汇聚。世园会的召开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各行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西安及周边城市的投资环境。世园会充分展现了国内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来自国内外城市的建设者、研究者、管理者的对话交流,将使浐灞新城的发展理念得到检验与发展,促进西安宜居之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世园会建造的一批大型文化、会议、展览、居住、休闲娱乐和商业服务设施,连同园林和各类景观,都将在世园会后予以保留,并发展成为西安重要的生态文化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世园会的后续效应将带动医院、学校、商场与休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西安的新型发展之路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关注与肯定。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西部的快速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新财富,并且给全球经济带来希望》为题,对西安进行了专题报道。近几年,西安先后获得“中国民生成就典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文化名城”等荣誉。
外在改变的是城市形象气质,内在改变的则是市民生活方式,是人们切切实实的感受。世园会向社会推荐并倡导的“绿色生活十条理念”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低碳生活正在成为西安新的风尚。
178天的繁花似锦。
178天的精彩演绎。
西安世园会,将一抹绿色描绘在中国的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