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带了10天左右的食物,但真正饿的时间不超过12个小时,”吉刘然表示,队友除了采摘一些野果之外,还遇到了好心人准备的牛棚。“很多善良的山里人家都会为了穿越者准备这样的牛棚,除了有生存用具外,还放有不少的食物。”
“尽管我们并非如外界揣测的一般身临险境,但是,想到要我们的家人朋友、想到要这么多人为我们担心,我们还是很难过。”吉刘然说。
“我们承认,我们行动违规,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不应该临时更改线路,出发前应该如实申报。我们应该遵循户外管理,而不应该给大家造成困扰。”领队许宁坦承,“要是了解得充分一些,我不会走这条路线。现在反思,虽然准备充足,但如果从纯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还是应该走常规的线路,这样安全保障的系数会更高一点。”
吉刘然也表示,团队事先对改道并没有准备,以至于之后被围困,“以后对路线的选择会更加成熟,对这种不可控的线路还是敬而远之,一定会为家人多想想。”
源头管理终结乱象 搜救费用应与国际接轨
“驴友”屡屡身犯险境,专家认为,“驴友”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在此次事件中,“驴友”不仅对改道没有准备,进山申报和主管部门“打马虎眼”,甚至还表示对风景区管委会6月24日就发出的暂时封闭“海子沟-龙眼-卧龙”穿越线路的公告并不知情……无论是对景区、路线的认知,还是硬件装备,目前都处于一种比较业余的状态,甚至还有一种“我不入禁区谁入禁区”的盲目自大情绪。
上海旅游法制研究室特聘专家、上海金澄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刘魏松介绍,在国外凡是具有探险内容的旅游活动,都由专业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组织,有非常强大的保障能力,是产业化、公司化运作的模式。登山专家高敏此前也表示,对我国近3年的山难事故的统计显示,70%以上是违规的。
监管责任模糊也是“驴友”屡屡出事的重要原因。“现在大量的驴友攀爬活动还没有达到体育的范畴,不是登山活动,是自主出行带有探险性质的旅游,这里面就出现了法律和监管的空白。”刘魏松说。
事实上,“驴友”为了寻求刺激进入未经开发的景区,相关部门为此搜救“驴友”产生的巨额费用却大多数由政府买单。四姑娘山风景区管理局户外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曾凡荣表示,仅四姑娘山风景区管理局因“驴友”违规登山花费的搜救费用,去年一年就花了30多万元。
就野外旅行的乱象,专家认为,应多管齐下,从源头开始进行管理,在人道救助的同时,搜救费用以及事后的问责机制应与国际接轨。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认为,应从源头抓起,明确监管的责任,尽快制定、颁布相关的管理条例:一是要采取特种经营方式,以类似旅行社的方式对已经常态化、商业化的“驴友”团队经营机构进行认证和监管;二是对领队等资格认证,实行强制性的准入制度。
管理部门还应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对可供野外探险的区域进行划定并按危险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比如,美国的黄石公园就给游客规划几个初、中、高难度的徒步线路,每条线路有很详细的说明,详细的警示,在路线中都有相应的、临时的住宿,发生危机情况下一些避难的场所,必备的物资,这些会有针对性地匹配给游客。”刘魏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