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标杆 秦腔剧院的市场化精品化产业化战略
今年7月,西安秦腔剧院的秦腔现代戏《秦腔》入选文化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进京展演。 早在2007年6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按照“保护传承与面向市场并重”的思路,将西安秦腔剧院移交曲江新区管理运营。据介绍,整个剧院移交曲江后,曲江新区开始着手对秦腔剧院进行市场化改革,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市场经营并举的发展路径,大力推行以聘用制为主的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和岗位工资制度,全面推行企业化改革。 “以前成天没戏演,现在成天忙演戏,这就是区别。有了演出,收入就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也上去了,大家就能一鼓作气地创作出观众爱看的好戏,这样企业的经营就越来越好,演出越来越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彻底把我们秦腔演员‘遇冷'的帽子脱掉了。”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总经理惠敏莉深有感触地说。 正是这种变化,使秦腔剧院精品迭出、佳作不断。几年来,秦腔剧院先后创排了大型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大型秦腔音乐剧《杨贵妃》、大型秦腔现代戏《秦腔》、大型秦腔历史剧《七步诗》、新编秦腔历史剧《大明宫》等重大剧目,其中《柳河湾的新娘》入选"五个一工程"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陕西省视察工作时,对西安秦腔剧院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大型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的创排见证了西安秦腔剧院事转企的全部过程,《柳河湾的新娘》的创作可以说经历了一番凤凰涅槃式的“创作--加工--修改--再创作--再修改--再加工”的过程。编剧八易其稿,演职人员放弃休假紧张排练。副导演王群至今还记得2008年排练时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的排练劲头,整个排练期间,没有人休息,更没人请假,“《柳河湾的新娘》的成功,提升了大家的信心。改制对演员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以前是旱涝保丰收,现在演员的工资上去了,就能不断地排出精品,这给秦腔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2011年4月初,秦腔剧院投入1000多万元整修的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社之一”的易俗小剧场重装登场,经典的秦腔剧目轮番上演,迅速成为古城市民最为津津乐道、最爱聚集的一个场所。 坚持市场化、精品化、产业化的发展战略,秦腔剧院的壮大之路越走越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