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无人知晓,以他名字命名的城门无人知晓也就不难理解了。西安人已经习惯称这座城门为“小南门”,所以附近的公交站点也以“小南门”命名,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这座城门上的匾额也不翼而飞了。就只能靠新近才立的“勿幕门”简介牌来为它正名。同样是因纪念人物而开通,勿幕门和玉祥门比起来,知名度差了好大一截。
首义之地竟被拆
1911年10月22日早上,在位于南门附近(现在的西安市八中)的陕西军械总局内,爆发了激烈的战斗。革命党人迅速夺下了这里,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也为辛亥革命在西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这里也被称为辛亥革命陕西第一枪。
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历史意义的地方,主体建筑因为各种理由,被一点一点蚕食掉。而保留到最后的门楼,在2003年的时候被扣上“违章建筑”的帽子而被强拆。现在就仅仅剩下一块写着“陕西军械总局”的石碑,静静的立在八中操场的角落里。
“那个门楼子可漂亮了,有很多精美的雕刻,还有很多红色的门钉,所以我们一直叫它大红门。小时候老在那里玩,可惜03年的时候却被拆了。”在东厅门居住了40多年的段建秦,至今都觉为那座被拆掉的门楼感到惋惜。
陕西军械总局在辛亥革命之后,被改造为国民党的军官学校。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这里便被陕西省教师专修学院所占用。据段建秦回忆:“小时候主体建筑还都在,城墙还断断续续的存在着。后来因为学校需要扩建,需要盖居民楼,所以城墙就一点一点的扒掉,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就彻底没了。”
至于那座保留到最后的门楼,也没能逃掉被拆除的命运。因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也因为挡住了后边居民的采光通风,居然被当做“违章建筑”拆掉了。
先驱故里现状堪忧
和井勿幕一样,张云山也是陕西地区辛亥革命的先驱之一,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墓冢和老宅还保存在老家长安区太乙宫镇,但现状却非常堪忧。
张云山的墓静静的坐落在故乡村落农田里,封土不大,不过还算平整。碑是1983年立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据说是有供台之类的设施,也修了一条直通坟前的路,但后来因为村民种地,这些都消失了。
“比起文革遭遇到破坏,现在这样真的不错了!”张云山的后人张瑞明感慨道。“文革时候说破四旧,就把墓砸了。当时那个碑子比现在这个大好多呢,上面刻满了好多当时名人的名字,字特别漂亮。村里盖的戏台,就是靠这块碑搭起来的。”村里的戏台后来也没了,但碑子却没被移回墓前,就一直倒在村里的某片空地上。为了防止上面的字迹受到侵蚀,张瑞明还特意的在上面覆盖了些泥土和杂草。
相对于张云山的墓,张云山老宅子的经历更加复杂,现状也更加严峻。
张云山的老宅子,早早就被张家的后人卖给了别家,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代人。这座房子已经使用了将近一百年,直到09年的时候才被彻底的废弃。由于无人照应,仅仅几年的光景,房子便破旧不堪了。“国家说这是文物,就让我们搬了出去,但到现在还没怎么修复,让我看着特操心。”老宅的主人王建利告诉记者。
既是名人故居,又是百年老宅,但却没有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序列,所以也就无法享受到相应法规政策的保护。就此记者专门走访了长安区宗教文物局,对于村民的反映,负责文物保护的吕引泉副局长说,这处老宅子已经列入了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申报了,市上也会组织专家进行认定,然后才会确定究竟列为什么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实习记者 敬泽昊) 上一页 [1] [2] [3]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