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宝鸡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 陕西凉皮 凉皮方便包 5包包邮 原价9.9 现价5.9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各地民俗>>正文

民间手工艺人——京剧艺术研究家、脸谱画家--刘曾复

2008-12-20 10:20: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刘曾复,1913年生于南京,祖籍河北河间。幼年随父母迁居北京,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学系,曾任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生理学教研室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本职生理学教授的刘曾复在京剧艺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并担任京剧余(叔岩)派研究会会长,北京戏曲学校艺术顾问,中国戏曲学院首届京剧研究生班导师。

  刘曾复学识渊博,著述颇丰,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卓然大家,在其本行生物医学与京剧艺术两个方面都有着精深的造诣。

  一、 家庭影响,痴迷脸谱


刘曾复手绘脸谱

  刘曾复受家庭影响,自幼便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外祖父纪钜维是清四库全书的总撰稿人纪晓岚的后代,洋务运动派张之洞委任的新式学堂校长。父亲刘诒孙是清代科举考试最后一批录取的举人之一,民国时任冯国璋总统府办公室秘书,刘诒孙喜好看戏,与许多京剧名演员是挚友。

  刘曾复幼年常随父亲刘诒孙和京剧名演员到剧院看戏,舞台上五彩绚丽的脸谱,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他与表弟朱家 常去后台观看演员勾脸,在台下细细品味脸谱的舞台效果。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的戏他都看过,余叔岩的戏他看过近40出,杨小楼演出的剧目他看过60余出。每次看戏归来他都把所见到的脸谱详细记录下来。钱金福在脸谱应用上有许多改革创新,在当时被公认为“钱派脸谱”。但钱金福较保守,他在后台勾脸时不愿让别人看,一般观众只能在台下看到钱金福脸谱的舞台效果,却不知道他是用什么手段来体现这种效果,当时有“钱派脸谱秘不外传”之说,那时刘曾复年纪小,钱金福勾脸时他总站在身旁仔细观摩,钱金福并不在意。久而久之钱金福发现刘曾复是个很用心的人,主动向他讲解钱派谱式的应用及笔法运用的要点和诀窍。“秘不外传”的钱派脸谱竟奇迹般地传到了刘曾复手里。脸谱勾画还得到钱宝森(钱金福之子)、刘砚芳(杨小楼女婿)、王福山、侯喜瑞、王凤卿的亲自教授。昔日与名角台前幕后的经验之谈,使他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受益终生,为他今天成为戏曲方面的活字典,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拜师学艺,研究脸谱


刘曾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鉴定本馆戏曲资料库图片


  八十年来,他从入迷、酷爱、学戏、演戏到对京剧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钦佩的丰硕成果。青年时期,他师从王荣山、王凤卿、阎岚秋(九阵风)等名家学艺。在唱、念、做、打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仅老生戏他就能说、会演,轻车熟路地示范性表演一百多出,杨小楼、钱金福、韩乐卿、郝寿臣、侯喜瑞、萧长华、王长林等名家脸谱,都是他研究的对象。

  钱金福和侯喜瑞的马谡,裘桂仙和郝寿臣的曹操,许德义和范宝庭的杨延嗣,王长林和肖长华的蒋干、汤勤,杨小楼与愈振庭的高登、牛皋,杨小楼与尚和玉的李元霸、杨延嗣脸谱的差异,各个时期包拯、李逵、武天虬脸谱的不同,刘曾复都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对未曾亲见的已故净、丑演员脸谱和清代戏画,报刊、杂志有关戏曲的文字、图谱及剧妆照片,许多名家的脸谱,他都广泛收集,为他深入研究脸谱的渊源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孳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它是中国戏曲特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他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

  刘曾复研究京剧脸谱,是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做指导,不拘泥于京剧脸谱有多少个,眉、眼花样有多少种的近代脸谱的分析实证思想,他把对脸谱的研究,升华到了科学理论研究的高度。他是国内外著名的生理学教授。表面看,生理学和脸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学问,然而刘曾复却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非但不矛盾反而对自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他研究的生理学是“整合生理学”,就是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京剧和“整合生理学”的道理是一样的,京剧也讲究“整”,前台、后台、主角、配角、观众就是个有机组合体。学习京剧艺术对科学也有启发;京剧的韵味在于因陋就简,以假做真、回味无穷、约定俗成这种精神对于生理学研究也很有意义。

  刘曾复主张研究脸谱和研究其他科学一样,应该采用现代的分析综合整体思想,不可停留于近代分析实证思想,要用“系统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1925年,上海接受西方研究事物的方法,曾出版过《戏曲汇考》一书(后分为二大册),对京剧的各个单项进行科学分析,是对京剧真正的戏曲研究。这部书之后,齐如山先生在北京广泛接触“内行”,收集大量资料,于二十世纪后期陆续出版,编为《齐如山全集》十册,以十九世纪风行世界的分析实证思想做指导,为京剧本体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册《脸谱》,运用分类溯源的方法,总论以下诸章分论“颜色”、“奸脸”、“勾法”、“眉”、“眼窝”、“嘴”、“脑门”、“鼻窝”。齐如山花费了很大力气,对京剧脸谱中的每个单项都着意去考查始末由来,确定现实有多少种类别,每种类别起着什么作用。这种做法在他之前,梨园人士没有人这样行之于字面。但他也有不足,他详尽考查了戏曲单项的树木,但忘记考查戏曲整体的森林,没有把“树木”放在“森林”的大系统中去做动态研究。

  刘曾复研究脸谱的最大特点,是既考察“树木”,又考察“森林”,考察每一株“树木”在“森林”大系统中所占的既定位置。他说:“我研究脸谱,采取动态整体观点,目的为了有助于理解舞台上的表演。比如研究脸谱中的白眉子,我不是孤立静止的把它分为多少形状和种类,而是注意它的每一笔从哪起,又从哪落,注意不同演员哪里起落,又有哪些不同,进而研究这些对于舞台表演有哪些作用,具体说钱金福和侯喜瑞的脸谱,其白眉子的画法迥然不同,我又向上溯源--钱金福比侯喜瑞大一辈儿,他的上面是钱宝峰,侯喜瑞的师傅是黄三,黄三的师傅是庆四,钱宝锋和庆四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花脸演员,是花脸脸谱两大体系的缔造者,由于二人的脸形不同,二人画的白眉子的方法也不同,这更加大了两人艺术方法的反差。”

  刘曾复在《研究余叔岩艺术成就的一种方法》中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凡大演员者,艺术道路都必须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归派,二是创作,三是成熟。余叔岩1919年以前是学习谭鑫培,逐渐向谭鑫培归派,这是他的第一阶段;此后十年,他唱戏最为集中――先和梅兰芳合作,然后自已单挑,最后和杨小楼合作,是他的第二阶段;再往后他身体不行了,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是他的第三阶段。演员出名主要在第二阶段,有了第二阶段就是大演员,要想留名历史,就非达到第三阶段不可。余留下十八张半唱片,其中《战太平》、《空城计》、《鱼藏剑》、《搜孤救孤》很好,这是他第二阶段的精品。第三阶段唱片《沙桥饯别》、《打侄上坟》、《伐东吴》,嗓子虽然不行,可尽头太好了,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梅兰芳第二阶段的高峰在《太真外传》,八年抗战他没唱戏,舞台上的功夫有些回去,但没想到再唱戏,反而进入了第三阶段,原来《太真外传》的花哨东西都没了,集中在《醉酒》、《别姬》、《宇宙锋》基本的剧目上,他原来的新戏像了老戏,原来的老戏又添了些新东西,慢慢合二为一。建国十周年的《穆桂英挂帅》也不是《太真外传》的样子,反而和《醉酒》、《别姬》、《宇宙锋》合为一体了。在梅那一辈儿演员当中,大都到了第二阶段,大红大紫。解放后,梅先生经常巡回演出,有时大城市,有时海岛、有时山乡,剧场情况不一样,观众情况不一样,同台演员情况不一样,于是梅先生每一场发挥的情形也不一样,每一场的录音都不一样,每一场不一样也都有不一样的小道理,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这一时期梅先生的标准录音出来了。我们要研究梅先生如何成为梅兰芳的过程,才算是了解梅派艺术的真谛,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唱戏包括:唱、念、做、打、翻各种功法,还要跟锣鼓配合好,还要会扮戏。

  总之,京剧脸谱如果脱离了剧目、舞台美学、人物性格、演员的脸这些系统,而片面地追求某种效果,有可能出现偏差。如《六月雪》中的刽子手脸谱,如只追求表现刽子手凶恶、残忍,把脸谱勾画成鲜血淋淋的非人面目,不但不能衬托窦娥良女蒙冤的善良可怜,反而有失舞台的整体美。又如神怪脸谱,如果只从象形观点出发,在演员脸上勾画出虫、蛇等十分逼真的图案,观众看了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就谈不上舞台美化。京剧舞台上三国戏很多,历史上把曹操描写成大奸雄,演员用大白粉脸谱,如果说他手下的将官都是小奸雄,也勾画成各种净、丑白粉脸谱,肯定是荒唐可笑的。脸谱--要为剧中人物性格服务,为剧情服务、为舞台美化服务,恰当地运用色彩、纹样,把这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勾画出的脸谱要干净、美观、传神,构成一个完美的系统。一台脸谱要讲究整体搭配得当,达到满堂生辉、舞台神美协调的效果。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