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元宵节是年的尾巴,过了元宵节,年也就算过了,鞭炮声稀了,归家的人们也各奔东西了。儿时,元宵节也是我们孩童们非常喜欢的节日,因为有了花灯。
在老家扬州,正月十三是“上灯”的日子,从十三开始,家家张灯结彩,直到正月十八“落灯”为止,而元宵节无疑是最热闹的一天,那天的花灯格外多,街上也格外热闹。上灯园子落灯面,十三那天是要吃团圆的,不过团圆的馅和元宵节不一样,元宵节要吃芝麻馅或者肉馅的团圆,而十三吃的是菜馅的团圆,虽然儿时的生活水平不如现在,平时也吃不到什么荤腥,但春节期间伙食还是不错的,大鱼大肉天天吃的也有点不知其味了,正月十三来点菜馅的团圆还真另有一番风味。十八那天落灯的面必须是手擀的,薄薄的面皮切成宽宽的面条,煮到锅里再加上点菜叶,盛到碗里再加几个没有馅的团圆,味道实在是妙不可言,到现在还回味无穷呢。
那时的花灯都是自己做的,用竹枝等扎成灯的骨架,再用各色彩纸糊在上面,一盏花灯就完成了。每当过了初七、八以后,大人们就张罗着给小孩子扎花灯了,看着大人扎花灯,数着日子盼“上灯”,那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光。最常见的花灯是八角灯和兔子灯,八角灯由若干个正方形组成,有四个菱形的大面,还有八个三角形的小面,当爸爸用白纸把各个面都糊好以后,妈妈就用彩纸剪成各种图形贴在上面,有绿色的蝴蝶、有红色的“喜喜”、有黄色的“寿”字等,八角灯登时就焕然一新;兔子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因为可以牵着走,用竹枝扎成胖胖的兔子身体和大大的兔耳朵,再用圆木棍锯成四个轮子安上,一只花花绿绿的兔子灯就可以走了。难度较大的灯是西瓜灯和走马灯,西瓜灯是两个如同西瓜一样的球形灯笼,并排固定在一个木棒上,木棒下面有轮子,可以推着走,走起来时轮子带着灯笼转,就像两只西瓜满地乱滚;走马灯的制作颇费周章,我家曾经做过一只,在春节以前就开始做了,首先是做一只如同宫灯的大型灯笼,一圈都是用彩纸做成的流苏,灯笼里面是一根竖轴,轴当中是用硬纸做成的叶轮,硬纸板剪成的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被铁丝均匀地固定在竖轴的一圈,在叶轮的下面有一个蜡烛,蜡烛点燃后的烟气冲动叶轮,叶轮带动竖轴旋转,西游记里的人物便开始去西天取经了,他们的影子映在灯笼上,就如同皮影戏一样,后来,父亲找来一个玩具电机来带动竖轴,又在灯笼里装了一只灯泡,走马灯里的人物就更栩栩如生,直到现在,老父亲每年都要给走马灯重新糊上明亮的宣纸,换上一节电池,走马灯也就继续年年走动了。
那时的花灯都是点着蜡烛的,而乡下的风也格外的大,每年上灯以后都要烧毁不少的花灯,经常看到西瓜灯的两只“西瓜”转着转着就成了两只火球,或者是一只兔子灯转眼就成了火兔子,然后就是孩子失望的哭声,再就是父母的许诺,第二天,一只新的花灯就又交到了孩子的手里。在正月十三到十八的一周里,孩子们天天巴望天快黑,好点燃他心爱的花灯走东窜西,孩子们聚在一起,比八角灯上的剪纸、比西瓜灯谁跑得快,比谁的兔子灯更像兔子,每到这时,最得意的要数家里有走马灯的了,虽然走马灯只能挂在家里,但总能吸引许多乡邻们围观。
后来,有了塑料的花灯,大人图省事,懒得自己扎花灯,买个交给孩子玩,用了电池的塑料花灯既漂亮又安全,孩子们也很喜欢,可是,从前那扎花灯的乐趣,那烧花灯的惋惜却再也没有了,也许,扎花灯、盼上灯更能体现元宵节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