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住在渭北高原上的人家,新盘一面炕所需的材料尽可以就地取材,而且跟下地劳作相比,并不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想想看,晾干了的土坯是现成的,和泥用的细土和水也是现成的,只要你愿意吃苦,从头至尾不需要花费一分一厘钱。盘炕的时候,男人们袖着手一直等到日上三竿太阳把南墙根下晒得暖烘烘的时候才肯动手,但不用等到太阳落西山,一面炕用不了半晌时间就完成了。新盘成的炕,无论炕面的高低、大小还是形状,怎么看怎么像一个乒乓球桌,又宽敞又平整。虽然只是一面普普通通的炕,但却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祖先们懂得黄土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发明盘炕的时候,所有材料都是黄土做的。一面炕,即使使用了三五年后老了累了跨掉了,最终的炕土也要作为最好的肥料回到庄稼地里。如此看来,炕来从大自然中来,最终亦回归大自然,把时下流行的绿色和环保两个词套用形容炕鞠躬尽瘁的一生,一点都不显得夸张和过分。另外,炕的设计也很讲究,下方正中用来烧柴草的孔道,一头敞开面向院落,一头与烟囱相通,可以看作是人、天、地的和谐相处。
炕字虽然从火,但温暖却不暴烈,像极了家乡母亲们的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在渭北高原,除了盘炕的时候男人责无旁贷外,之后炕大多时候只与女人有关。这种特殊的关系也暗合了中国传统男人和女人的阴阳互补,男人多意气风发,而女人却多坚忍不拔。刚盘好的炕全身湿漉漉的,女人们有张有弛,烧上一抱玉米秆猛火相攻后,便煨上细碎如铜钱大小的枯叶,炕火便不瘟不火起来。女人用一生体会怎样把握火候,只有这样,炕才会在干了之后不爆不裂,可以放心使用。也只有女人有这样的细心和耐心。炕干了,女人们在上面铺上一张用苇子编织的炕席,铺上被褥,上面不忘罩上亲手织就的粗布床单。这时候,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大木箱放在炕梢,如果能再置一张小巧精致油光可鉴的炕桌,在女人看来就再完美不过了。从此以后,每年从小麦种子进地直到来年清明节春暖花开,女人每天天擦黑一次、东边天泛鱼肚白的时候一次,日复一日的这样烧炕,为的就是一个热炕头。
伟大、无私、细碎、欢乐……这样的评价适合冬天里渭北高原庄稼汉家里的炕,也适合冬季里渭北高原上那些与炕为伴的女人们。冬天是农村最清闲的时候,女人喜欢走村串户,不管到了那家那户,一进屋脱了鞋先上热炕。女人串门到了别人家都上炕,就像女人串门到别人家都带着针线活络一样。男人们聚到一起不是大喊大叫吹牛就是打扑克玩麻将,女人则不然,拉家常是唧唧喳喳的,纳鞋底是不能耽误的。有了女人,炕总是暖烘烘的,白天上面坐满了人,四五个女人围成一圈,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女人都回到自家的炕上。曾几何时,有城里人固执的认为渭北高原的农家,公公婆婆和儿子儿媳妇同睡一面炕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不能确定这种荒唐的说法起源与何时,我也无法确定他们说这话的时候是鄙夷还是同情,但惟一可以确定的是这绝对没有普遍到可以称为是当地一种习俗的程度。
盘炕的材料全部源自于土,炕又土生土长在农村,岁月久了,炕难免背上了土的恶名。如今,不仅城里人听到炕会摇头叹息,就连那些农村的睡着炕长大的青年男女,也鄙夷起炕的简陋与土气来,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要求屋子里万万是不能有炕的。但几十年来习惯烧炕睡炕的女人痴心不改,年岁越大,越是经常唠叨家里少不了一面炕。女人们的唠叨没有错,当她们的儿孙们冷的瑟瑟发抖围坐在她那热烘烘的炕头的时候,温暖的家的感觉便渐渐升腾在了每个人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