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在中国的西南部贵州雷山县,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苗族,他们聚居在云贵高原的密林深处,世代传习着一种习俗:将家中所有的财产都换成白花花的银子,投入熔炉,锻造成丝,编制成花,錾刻成衣。银花、银铃、银项圈、银帽,苗女全身的银装可重达二、三十斤。
几百年以来,为什么白银会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苗族人又为何要用白银来包裹自己?
雷山县的每一户苗家人几乎家家都有银装的收藏。据说每逢苗年节,苗家女子盛装披银,项戴数个娄花银项圈淹没嘴鼻,胸前配挂重大银锁,腕间携戴数对不同样式的银手镯,她们要比试谁的银装最重,谁的最大,谁的最多,获胜者将会成为芦笙场上所有小伙子追逐的目标。然而杨光斌却认为美丽并不是苗族人喜欢银饰的直接原因。
苗族人如此崇拜银饰,但是他们聚居的贵州地区并非白银产区。那么如此大量的白银究竟从哪里获得呢?居住在控拜村的两百多户苗家人,四百年多年前都是从榕江迁徙而来,频繁的商业贸易让苗族人有了打银的原料。
苗族常年迁徙,漂泊不定,所以他们喜欢把所有的财富随身戴在身上,人走则家随;以钱为饰保值财产。这也许是苗族人好银的直接原因。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银饰的功能性作用。杨文斌告诉我们,苗族人的银饰可以避邪,还能去毒,防止瘟疫。
蚕乡人多地少,“不患叶稀患地少”,蚕农十分珍惜土地。这样做,恐怕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