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蓬莱大乐流行于遂宁市及边沿地带。相传,此乐由我国周朝时宫庭乐师发明,流传到唐代开元年间,唐明皇听到此乐高昂悦耳,演奏队型壮观,气势磅礴,特命为“大乐”,专供皇帝登基和帝王出巡时使用。明末,有一青年乐师因战乱出宫,后到中江定居,用他的技艺建起了一支乐队,于是世代相袭,光绪年间传入蓬溪。20世纪初,四川的中江、金堂、蓬溪、射洪、南充诸县十分兴盛。川中大乐由两组组成:主乐组有脚盆鼓、大钹、大马锣、饶钵、钗子、苏钵、苏钗、铛铛、铙铙等。辅乐组演奏时,两组乐队重迭交替,阵容庞大,场面壮观,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曲牌有“云顶翻”、“凤点头”、“扑灯蛾”、“牵藤藤”等十多种。原蓬莱大乐的节奏欢快,气势热烈喜庆,融北方锣鼓阳刚之气和四川民间打击乐柔媚秀丽风格于一体,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地方文化特色。后经蓬溪县文体局组织专人发掘整理,依据传统模式,结合巴蜀文化特点将“蓬溪大乐”更名为“川中大乐”,重新制作乐器,创制新曲牌“五洲庆瑞”,改进乐器组合,调整鼓乐队形,使得“川中大乐”演奏时场面更加恢宏,节奏更加激越,高潮迭出,豪气勃发。人们盛赞“川中大乐”为四川的“威风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