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宝鸡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 陕西凉皮 凉皮方便包 5包包邮 原价9.9 现价5.9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各地民俗>>正文

南通元宵放烧火

2007-4-11 11:57: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城隍庙中看灯的人络绎不绝。明末清初,城中包壮行家做出的彩灯闻名远近,称为“包灯”。这天,乡下尚有出嫁女请娘之俗。傍晚,农家有煨百虫、放烧火、爆白花之举。人们还要请坑三姑和灰堆婆婆解答疑难问题。解放后,城市元宵活动以灯会为主,在文化宫、文化馆、公园等地设灯景,供群众观赏娱乐。

    元宵锣鼓:旧时民俗公约,日常敲锣视为报警,故儿童平时不得敲锣戏弄,但到春节期间则可尽兴玩耍,天黑亦无防,尤其正月灯节期间,更不受时间限制了。每到元宵节,城内东大街小关帝庙(在南通电影院附近,今已建为证券大楼),自发举行锣鼓比赛。届时不必邀请,自愿组队参加。比耐力,以坚持时间长短论输赢;比锣鼓点,是否整齐,有花头又不离谱。小关帝庙内的大殿原有一大鼓,每年照例由城东望江楼外严家锣鼓班使用。鼓为众音之帅,由此成为赛会中之主流,如某一队不按规则乱敲,常群起而攻之。被抢锣鼓再逐出场外之事亦有发生。占俗凡届元宵夜尽情狂欢,城开不夜。所以,闹元宵可持续到深夜,匹邻亦不可干涉。昔日元宵节那一浪高一浪的锣鼓声,震撼着通城的夜空,全城充满对新—年希望的激昂的气氛,是小伢儿和大人们最快活的节日。

    “放烧火”:南通民间“放烧火”的风俗,起源于远古人们对火和火神的崇拜。远一点的可以翻翻《诗经》:“去其螟塍,及其蟊贼,无害我田雅。田祖有神,重畀炎火。”说的就是乡野阡陌农夫手执火把驱虫赶兽,护卫田禾的情形。近一点的可以看看我们的老前辈、清道光初南通诗人李琪的《崇川竹枝词》:“山村好是晚风初,烧火连天锦不如,但祝麻虫能照尽,归来沽酒脍池鱼。”诗后原注:“元夕放烧火,谓之照麻虫。”这首民歌体的小诗告诉我们,当年南通民间 “放烧火”的场面十分宏大壮观,连城里的红男绿女、骚人墨客都要赶去争看热闹。“放烧火”的时间有多种说法,俗谚有云:“三十夜子送百虫,一送永无踪”,农人们回忆的日子有正月半、正月十八、二月二、二月十三、二月十九等等。形式大致相似。

    史载,元宵节傍晚,农家把田头的稻根杂草堆积燃煨,称之“煨百虫”,另将路边、坟地、沟岸、荒地乱草烧掉,谓之“剿虫窝”。入夜“放烧火”,用芦苇或茅草,扎成碗口粗细的草把,沿田边挥舞,并疾走高呼“正月半,二月半,家家户户放烧火;别人家的菜长得铜钱大,我家的菜像盘篮大;别人家的菜烂掉了,我家的菜卖掉了;我家的萝卜石磥“壮”,别人家的萝卜才在长。”等等,以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百姓能安安稳稳地过上好日子。人们以火把的大小,亮暗,奔跑的速度相比较,还以火之红白颜色来预测该年的水旱情况。其时,城里人登文峰塔和狼山观看者甚多,称为“看烧火”。

    发端于火崇拜的“放烧火”、 “火把节”,是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在孩提时代共有的信仰,只不过名称不同、形式有异而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古老的习俗,在有的民族有的地区变异了,消亡了,而在有的民族有的地区中却得以保留和延续。作为汉民族集居、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南通,能够奇迹般地在汉民族地区惟一保留“火把节”孑遗,其蕴藏的文化内涵确实是“非同一般”。它值得南通人民引以为自豪。而今,它早已从当初的持炬打傩、驱虫赶兽,演变成为农村群众性的自娱自乐活动。2003年,央视和南通市政府联合组织拍摄《正大综艺》栏目《节日缤纷》把它搬上荧屏,让更多的人了解南通,了解这一奇俗。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