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公戏
2007-2-6 14:51: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是以汉中话为唱白基础语音,在综合了端公(巫师)神歌子调(坛歌)和大筒子戏唱腔板式的基础上发展成的既有板腔结构,又有联曲体结构的地方戏曲剧种,因其前身为端公调而得名。端公坛歌可溯源至古傩仪,端公戏起于清中而盛于清末民初,流行在汉中的南郑、城固、西乡、宁强、留坝、勉县。
端公唱腔音乐中的端公调曲牌有[出坛调]、[耍坛锣鼓]、[了愿调]、[参灶调]、[十腰裙调];民歌小调如《时辰调》、《撤花调》。唱腔板式为大筒子戏中的[一字板]、[二六板],[四平]、[还阳板]、[蹲思调]等。
伴奏由文场及武场组成。神歌子唱腔只有锣鼓击乐(不用文);大筒子唱腔有文、武场。伴奏少有曲牌,武场锣鼓段均系借用自汉剧;自有锣鼓段较少,有[七棰锣]、[九棰锣]、[牛擦痒]等。
唱词词格多为七字句、十字句。传统剧目有《让亲》、《打更》、《枪杀》、《送布》,《柳二姐赶会》、《金哥闹书房》、《七仙配》、《湘子渡妻》、《刘海砍樵》、《蓝桥会》等;现代剧有《吹鼓手招亲》、《打麦场》、《七错》、《赶工》等。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