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锣鼓草又叫打锣鼓,是秦巴山民在生产实践中独创出来的一种劳作与歌唱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于多在薅草时演唱叫“打锣鼓草”,是流传久远的农业生产习俗。
打锣鼓草的目的是借助锣蚊和歌声采振奋、鼓舞人们的劳动干劲,驱散劳动带来的疲劳。陕南山区山大林深,居住分散。种下的包谷往往因缺少劳力遭到草荒,急需抢时抢墒,自愿互相帮工,集中一帮人上山薅草。并选派一人挎鼓,一人提锣,站在薅草队伍的前方,边唱山歌边敲锣鼓向上行走,统一意志和行动,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锣鼓曲调比较单一,每唱一段就敲一段过门。歌词有特定的格式,如:早晨唱“早阳歌”,中午唱“正调”,下午唱“晚阳歌”。大部分歌词都是即兴编创,见啥唱啥。
锣鼓队的组成各地不一。南郑县只有歌师、押仪二人,阵容变换机动灵活,程序内容侧重礼仪。略阳县则是歌师、押仪三人,城固水穗乡的锣鼓草,在开始前还要请端公安神,唱的头一支歌叫《立午门》,唱罢才入正题。除专业歌手外,其他劳动者都可自由接唱。当歌手发现大家劳动疲乏了,薅草漫不经心,便唱——“哎,薅草莫薅吊颈草,一场白雨又活了。薅草要薅米花筛,十人见了九人爱。哎,说要来就赶快来,莫在后边紧到捱。老的捱起黄肿病,少的捱起“摆子”来……锣鼓草的演唱非常灵活。你若是劳动踏实卖力,演唱者就编词号召大家向你看齐,若是干活不讲质量,偷工要懒,便指名道姓地唱出你的毛病。再不立即改正,迎头赶上,他就继续以你为靶,唱批不停。所以,从整个场景来看,锣鼓草巳形成了一组劳动歌舞的生动画面.参加人数也无固定,可以是几十名,也可以上百名。无论领唱、齐唱、独唱、对唱均可。出口的词非常清新活泼,生动形象,颇富山区生活气息.特别是那些诙谐、幽默,滑稽、可笑的即兴歌词,都会变为山民的口头掸,使人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