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宝鸡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 陕西凉皮 凉皮方便包 5包包邮 原价9.9 现价5.9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各地民俗>>正文

浙江上王大灯——会行走的龙凤塔灯

2007-1-18 11:52: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最后的高潮。元宵的高潮则是灿烂的花灯。花灯相传始于西汉,历代相承,在时间的长河里演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成为民俗文化中最亮丽最温暖的篇章。浙江省温岭市石桥头镇上王村会行走的龙凤塔灯,就谱写了这篇章中最宏伟最独特的一笔。
    历史源流
    龙凤塔灯的源起,是因为民间智慧的一次碰撞与合作。相传旧时石桥头镇一个叫下宅金的地方,有个太公创制了一盏六角形的塔灯,秀伟别致。邻近的上王村太公慕名观灯后,叹息道:“可惜,可惜,这么漂亮的灯如果能走动,那该多好?”下宅金太公听后,说:“老兄弟若能做得大灯会走,我就将这盏灯送给你陪衬成对。”上王太公连忙为自己的一时失言致歉,但下宅金太公真心诚意地预祝上王太公能研制成功。
    梦想既然已经发了芽,就无法抗拒它的召唤。上王太公回家后,日夜琢磨,并动员子孙筹措钱物,邀请工匠,终于在这年冬天做成了八角形能走的大灯。下宅金太公获悉,敲锣打鼓地将自己的六角形大灯送到上王。从此民间便有六角为雄、八角为雌的说法。后来,人们在六角形塔灯最高一层的灯面上绘上象征男性的龙,俗称为男灯;在八角形塔灯最高一层的灯面上绘上象征女性的凤,俗称为女灯。
    按民间说法,塔灯始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每次迎大灯,都要在正月十四至十六连续进行三晚。是时,号炮三声,鸣锣开道。家家户户都在门口张挂起各式小灯,有白鹤灯、蝴蝶灯、白兔灯、榔头灯等,尤以榔头灯最为普遍,以示迎接大灯。在大灯巡游时,一边放爆竹,一边放流星。观者如堵,热闹异常,台州地区各县市都有人慕名而来。民间歌谣形容说:“上王桥头迎大灯,肖家桥头放流星,下王桥头芥菜剥干筋(意为人们看灯回家剥菜煮夜宵吃,把菜都剥完了,剥得连筋都干巴巴了),杨家桥头姑娘无处寻。”
    “文革”期间,两只大灯灯架被毁坏,“迎大灯”活动遂在岁月里沉默了。2003年元宵节前,上王村里几位老者凭着记忆,一点一滴地复原了大灯的祖传样式,用数月时间,重新制作了两盏龙凤大灯。阔别村民近50年的大灯,重放光芒。
    2006年元宵,村民们又集资制作了两盏高达16.38米的巨型塔灯,这比北京朝阳公园2006春节大型文化灯会中规模最大的一组花灯“和谐中华”(高15.8米),还要高大。塔灯举世罕匹的丰姿,成为各路媒体连续播放的新闻。
    形制结构
    塔灯既以“塔”名灯,它的形制结构也就处处仿塔,俨然就是一座纸扎的楼阁式塔。中国佛塔“尚奇”,其层数绝大多数为奇数,从一层、三层、五层到十七层等不等。灯共九层,亦取佛塔“尚奇”之意。佛塔的平面则多取偶数,平面为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的塔,依次分别象征佛教教义的“四圣谛”、“六道轮回”、“八正道”、“十二因缘”。灯的平面则取其中最为常见的正六边形与正八边形。
    我国最早建造木塔,为使塔体稳定,在塔的中心部位竖立一个上下贯通的柱子,称为“塔心柱”。制作塔灯时为了使灯体稳定,灯的中心亦有一根巨大的钢管上下贯通。楼阁式塔的第一层一般由台基、楼身、檐部三部分组成。从第二层开始,每一层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平座的支承层、平座、楼身、檐部。灯亦如此。其台基单独制作,由巨木构成井字台。树灯时才把灯移放到灯台上。灯台与第一层灯檐之间裹以红布,就形成了第一层灯身。灯从第二层开始,每一层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每面为梯形,正是由斗拱或叠涩等构成的平座支承层的简化。第二部分每一面为长方形,正是平座栏杆的简化。第三部分往内略为缩进,高度较高,正是楼身的象征。第四部分如伞如盖,则是塔檐的象形。灯顶部由上下相连的两个圆球和一层莲花组成,则是宝珠式塔刹的变化。灯的每一个转角缀以彩球,又是塔铃的示意。显然,上王大灯就是佛塔的演绎。它的创制,有着深厚的宗教情结,与民众赏灯祈福的愿望息息相关。
    制作工艺
    上王大灯灯骨架选用耐火的杠竹扎制,以薄宣纸糊底,再以书法、绘画、凿纸等装饰,简直就是一件巨大的工艺品。灯面上书写着各式对联,洋溢着对大灯的自豪之情,如:欣看村境琼楼绣,灯会台州第一娇;神仙斗法花窗内,六十四人抬鞠腰;庆贺元宵灯会开,精英宿将跃灯台;每盏花灯六丈高,人流似海涌波涛;太空游戏由人愿,王氏迎灯遵祖训……谁说乡间没有锦绣文章呢,字字来自真心,句句都是热情,还有着鲜明的时代感,让人读来不由会心一笑。
    灯面上的绘画是乡间的漆匠画的,别瞧不起他们,他们也能画得栩栩如生:飞腾的龙,翱翔的凤,眉目生动的八仙,姿态各异的梅兰竹菊,流畅明快的山山水水……五花八门的凿纸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凿纸以红、绿为主,色调单纯古朴。形状或方或圆或依物象形,变化多端。而其内容之丰富与有趣,更是让人兴致盎然。
    寓意吉祥的纹饰自然是其中的主角:莲花鱼池图表示连年有余;鲤鱼跳龙门表示时来运转、前程远大;喜鹊登梅表示喜气临门、好运到来;蝙蝠寓意“福”;鸡寓意“吉”;羊寓意“祥”;葫芦象征“福禄双全”;蝙蝠与寿组合象征福寿双全;财神象征财源广进……有意思的是,反映村民们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的种种事物也被采撷到纸上:帽子、水壶、牙膏、牙刷、电话、电视机、吹风机、皮箱、笔、吉他、喇叭、汽车、船、瓜果鱼虫等。浓郁的生活气息汹涌而来。就连米老鼠、小天使等西方文化的产物,也被村民们与时俱进地为我所用。
    天真活泼、质朴丰润、想象丰富、刀随人意的凿纸,正是村民的心灵之象,投射着民间的艺术灵性,让人深深感动,直欲为之浮一大白。为了充分表达祈福迎祥的心愿,村民们还在灯身上贴各种吉语纸条,如:门进百福、五福临门、祥光满室、五谷丰登、年逢大有、风调雨顺、三阳开泰、万象更新、梅开春色、兰室春和等等。一盏灯,就是一本愿望大全,携着幸福铿锵而来。
    迎灯活动
    龙凤塔灯因其体型巨大,制作时不可能直立,所以是横躺着制作的。制作场地在村子的迎灯庙前,为了防止风吹雨打,搭了帐篷遮罩。经过20余人约两个半月的辛勤劳作,花灯完成了。
    选择元宵节前的一个吉日,先把灯从迎灯庙前请到将要立灯之处。是日,锣鼓队开道,鞭炮齐鸣,七八十个精壮大汉抬着两座花灯出发了。花灯立起来是一座塔,倒下去是一条龙。游走在冬日空旷田野的花灯,便是蛟龙出海了。旷野上搭置了帐篷,花灯就暂时停放在那儿。
    正月十四下午2时30分左右,横躺在篷内的花灯被抬到已安放在田野的灯台旁,众人齐心协力,对准位置,掌握平衡,稳稳地把花灯树立起来。田野上空,四个氢气球下条幅高悬:“三百多载历史文化遗产重放光彩,五千余年文明古国欣欣向荣”,“国富民强风调雨顺热热闹闹庆元宵,社会和谐五谷丰登开开心心过佳节”,一派喜庆气象。晚上6时左右,亮灯了,绚丽的灯光明烛夜空,花团锦簇,灿烂辉煌,蔚为壮观,引得观者一阵惊叹。四乡八村的百姓越聚越多,田野里已是黑压压一片人头。突然人潮一阵涌动,锣鼓声鞭炮声喧闹了起来,原来是迎送塔灯的荷花灯队到了。灯队由锣鼓队开道,两人分扛书写着“风调雨顺”、“财源广进”的方牌随后,接着是一匹红色纸马灯,一盏硕大的荷花灯殿后。人们正围着精美的荷花灯看得津津有味,舞龙队又到了,且行且舞,绕灯翻腾,矫健的身姿赢得阵阵喝彩。
    但这一切都仅仅是铺垫,高潮在晚7时到来。“一、二、三,起!”随着三声炮响,80余名大汉分成两组,分别扛着两盏塔灯徐徐移动。每盏灯两边各有12人抬杠,四角拉撩风绳(一种斜拉以稳固中心物件用的绳子)维持平衡12人,还有候补者数人。大灯且走且停,巡游在田野里,人们笑着,闹着,大灯游到哪,哪里就异常热闹。为了助兴添喜,中途还让两名古装的童男童女坐上了灯台。大灯每盏重达1000多公斤,扛者非常吃力,但兴起之时,却做起了颠灯的动作,诱出阵阵欢呼。舞龙队唱起了《赞龙调》:“看我龙尾弯又弯,吕布大战虎牢关;看我龙身长又长,义重如山关云长,千里迢迢送皇嫂……”此情此景,人醉了,灯也醉了,醉在这万众同庆的喜悦里。鞭炮、烟花也来凑热闹,震天地响、漫天地亮,燃放沸腾的热情。摄像机、照相机、拍照手机则如饥似渴,要把美好的一切留住。
    闭上眼,深呼吸,把这一刻铭记。花灯的制作迎游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全由民间筹措,组织不易,再见花灯,也许要十年以后了。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