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宝鸡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 陕西凉皮 凉皮方便包 5包包邮 原价9.9 现价5.9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各地民俗>>正文

陕西省民俗丛书和刊物

2007-1-12 11:05: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一、《老百姓》报
  陕西最早的民俗刊物,当推抗日战争时期李敷仁主办的《老百姓》报,办报的宗旨是:“必须把报交给人民,成为人民的报纸。所以报纸要成为真正的舆论机关,老百姓的喉舌,说老百姓心中要说的话。这样,它才能教育老百姓、组织老百姓、发动老百姓。”(引自《忆(老百姓)报及其与读者的结合》。
  《老百姓》报的内容,都是以反映民俗为主,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发表《纺线歌》、《二先生拾粪》、《收麦运动歌》、《陕西冷娃歌》等。《老百姓》报不仅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就是广大工人、偏重下层的东洋车夫、脚户、挑夫、伙计、雇农、相公(小店员)、贫农。手工艺工人等,都热烈欢迎和喜爱。因为它尊重民俗、反映民情,说的都是广大人民心里要说的话。
  《老百姓》报刚出刊,适逢抗战开始,西安学生一群一群唱着《大刀进行曲》(田汉作),要到农村去做宣传工作,可是没有宣传资料,他们看上了《老百姓》报,要求每期加印2000份,从此《老百姓》报就深入到农村去了。学校的教员看到《老百姓》报的内容很适合学生的胃口,纷纷订阅《老百姓》报,给学生当教材,这样《老百姓》报也普及到教育部门去了。后来八路军办事处,每期要加印200份,陕军也大量订阅,这样报纸又被送到了豫西、晋南、河北省中部的战壕中去。《老百姓》报后来传到13多个省(市),在当时国内是很有影响的。
  当时,莫斯科选订中国报刊14种,《老百姓》报就是其中之一,香港《中国呼声》把《老百姓》报介绍到国外去;瑞典的世界语者《东方呼声》看到《老百姓》报后,给《老百姓》报写了热情洋溢的信,愿同中国人民一起,投入反法西斯的战斗。《老百姓》报用世界语给他们写了回信,报道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精神,瑞典人接到信如获至宝,立即译成瑞典语,在他们国内的三家报纸上发表。
  这样,《老百姓》报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秦风》小报
  《秦风》小报(八开),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办,张禹良任主编,高少峰任副主编。
  编委有张定亚、南子仲、杨景震等。1983年创刊,内容以发表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为主,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表现手法,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也是从事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工作者以及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者鉴赏的和投稿的园地,所以得到这方面人士的支持。刊登较有影响的作品有《毛主席和警卫员》、《周副主席夜宿甘泉》、《修建长安城的传说》、《仓颉造字的传说》、《十二生肖的故事》、《赵匡胤卖华山》等以及大量的民俗事象的报道。1984年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该刊编辑部移至省文联机关,隶属省文联管理,权海帆任主编。后因经费亏损而停刊。
  三、《中国民俗丛书》
  《中国民俗丛书》1985年创办,系全国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古今社会风俗变迁的大型丛书。《中国民俗丛书》编辑委员会:主编林牧,副主编贾象实、韩养民。常务编委:林牧、韩养民、邢良俊、刘宝才、李晓东。
  《中国民俗丛书》编委会的《献辞》中写道:“当中国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怎样继承古代风俗中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糟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文化格局,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与物质生产同等重要的任务。”基于以上目的,编辑这套中国民俗丛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自1986年至1963年先后出版了30多本书。即《中国封建家礼》(李晓东著)、《中国古代节日风俗》(韩养民、郭兴文著)、《中国古代饮茶艺术》(刘昭瑞著)、《秦汉风俗》(韩养民、张来斌合著)、《中国古代饮食》(王明德、王子辉合著)、《金代的社会生活》(宋德金著)、《唐代文苑风尚》(李志慧著)、《书画与文人风尚》(张懋镕著)、《龙的习俗》(庞烬著)、《中国古代服饰(周汛、高明春合著)、《帝王宫庭生活》(郭群一著)、《中国饮酒习俗》(郭泮溪著)、《放达不羁的士族》、(王晓毅著)、《姓名与社会生活》(金良年著)、《中国传统风俗与现代文化》(葛成雍著)、《中国古代丧葬习俗》(周苏平著)、《中国善恶报应习俗》(刘道超著)、《中国古代寺院生活习俗》(王景琳著)、《中国古代妇女化妆》(汪维玲、王定祥合著)、《闽台风俗》(林嘉书著)、《中国语言避讳习俗》(李中生著)、《中国婚俗》(郭兴文著)、《中国古代赌博习俗》(罗新本著)、《中国古代文人雅风尚》(周积明著)、《中国古代养老习俗》(谢元鲁著)、《中国古代礼仪习俗》(胡戟著)、《中国古代妇女禁忌生活》(张振钧著)、《中国古代体育风尚》(黄纬、卢涛著)、《中国妇女生活》(罗时进著)、《中国京剧习俗》(叶涛著)。
  这套丛书陆续出版后,台湾文津出版社、博运出版有限公司竞相出版繁体字本。海内外反响强烈,被誉为“中国风俗文化大全”,先后荣获北方十五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全国“金钥匙”三等奖。
  四、《西北民俗》杂志
  为了加强民俗学的研究,给现实的、历史的民俗事象的采录、整理、探索、应用提供园地,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陕西省民俗学会于1988年12月12日向省新闻出版局提出《关于申请创办《西北民俗》杂志的报告》。经陕西省出版局1989年批准为双月刊,16开本,64页码,图文并茂,彩色印刷。刊号为S X 11—1165。主编方杰,副主编高少峰、宁锐、刘产博、剑文(执行)。同年12月出《创刊号》,设“中外风习比较”、“习俗考证”、“民族风俗”、“民俗论坛”、“民俗文学”等栏目。受到国内民俗界的重视和欢迎,该刊共出五期,因经济困难,于1994年停刊。
  五、《入乡问俗丛书》
  《入乡问俗丛书》于1988年11月在陕西省民俗学会的经管下成立,其时,正在召开陕西省民俗学第三次学术讨论会,根据客观的需要和代表们的要求而成立的。主编杨景震,编委有方杰、张定亚、程思炎、王仲一、李翠荣等。《入乡问俗丛书》的《编辑说明》中写道:
  随着近几年来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着重在应用民俗学方面,编辑出版一套当地最有影响的民俗、民风、民情小丛书,名曰:《入乡问俗丛书》。目的在于向旅游者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起一种导游作用;同时,向广大民俗爱好者、研究者,提供一些现实的丰富资料,帮助他们研究。
  中国传统的民俗事象,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继承、批判与革新,为建设社会精神文明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但愿这套丛书,能对“移风易俗”、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起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入乡问俗丛书》前后出版的有《延安风土记》(劲挺著,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巴山民俗》(孟学范著,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榆林风情录》(张俊谊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其他组织编写的书稿有《秦风纪胜》、《陕西十大怪》、《塞上驼铃》、《汉江渔歌》、《陕西地名习俗》、《合阳面花》、《凤翔三宝》等,多数书已成定稿,但因经费短缺,未能按原计划出版。
  六、《汉中民俗》报
  《汉中民俗》报为汉中地区民俗学会主编,创刊于1990年1月25日,为四开小报,不定期出刊。
  至1994年共出刊12期。以刊载民俗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及汉中地区各种民俗事象的搜集整理文章(资料)为主。其中刊载的《市庙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蒿文杰、王文俊),在1991年全国庙文化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陕南山民的滩文化一一庆坛》(王祥玉)在1990年陕西省民协、省民俗学会举办的第三届年会暨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略阳浆粑馍》、《汉中浆水面》、《巴山女儿茶》、《端阳节情思》、《婚礼进行曲》等作品,分别在地市、省级报刊获二、三等及优秀奖。《生儿仪礼》、《‘人日’杂谈》、《洞房的由来》、《入赘婚俗》、《陕南交通民俗》等作品,先后被全国的民俗刊物转载。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