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乡社活动
2007-1-11 16:02: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乡社活动内容庞杂,形式多样,这里主要叙述乡社的结义活动、娱乐活动、集体的祭祀活动。
一、结义活动
这是乡社世代传袭的由地缘关系联系起来的信用、信仰集团活动。结义,又称结盟,俗称拜把、结拜。陕北人也叫拈香、拈拜识,有的地方也叫认干兄弟、干姊妹、结干亲。结拜的仪式主要有焚香、八拜、盟誓等。古代有歃血为盟、祭拜天地,喝同心酒等仪礼,誓词中有“有官同做,有马同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等语。结拜者互称兄弟,有时也建立一个秘密组织,订一个规约,进行活动。结义是旧时社团帮会的基础,清末,陕西省有不少秘密组织,是由结盟而组成的。
效法结义习俗,乡村民间有认干亲的习俗。年轻人情投意合而结拜,拜干兄弟、拜干姐妹,认于爹、干娘,甚至干爷、干奶奶。这种关系往往是村庄中小户人家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而采取的形式。
易合易散,亲密时十分亲密,冷落时也十分冷落。有酒有肉,即为结拜朋友;无酒无肉,即不为朋友,甚至反目成仇。当然,也有结拜弟兄如手足的例子。
同结拜有所区别的,是村庄之间异姓异族,互认亲戚,认族辈的习俗。称本来不是家族、亲族的人为爷、奶、伯、叔、姑、姨、婶子、兄弟、姐妹,相沿数代,序列不乱。这往往是弱小户族攀附较大户族的习俗。
二、娱乐活动
乡社娱乐活动很多。不少村庄有自己的娱乐项目,平时也有学艺、练功、传艺、演出等活动。关中不少村庄有秦腔自乐班子,平时吹拉弹唱,节日红火热闹,秦声秦腔,传遍村庄。陕南有端公戏,巴山最多。农闲时集中演出,农忙时回家务农。陕北有道情、二人台等民间小戏,是乡社娱乐的主要内容。而春节秧歌、社火活动,遍布各村寨,盛况空前。平时,秧歌社火活动的导具、乐器有专人保管,有时,也业余练习。一到春节,锣鼓一响,全村都忙,不少村庄为办社火、闹秧歌,聘请高手,花大本钱,各村竞争、比试,因此,出现不少新花样和民间艺人。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村的社火以造型优美而闻名,长安县冯村的社火以高、险、悬著称,汉中城固洋县南郑的破阵狮子、陕北洛川的蹩鼓、安塞的腰鼓以及龙灯、狮子、水船、大秧歌、踢场子、转九曲等,都是陕西乡社娱乐活动的主要内容。
乡社娱乐活动既可活跃村社的文化生活,又可增加村人的团结和友谊,因此群众很乐意搞。有的村庄没有传统的文娱项目,也办不起社火,闹不起秧歌,但有操办民间文艺演出的习惯。遇有演出团体,为之安排食宿,供用道具,布置场地,维护场地,筹集资金。逢年过节,或请秧歌,或请演戏,或请说书,形成惯例,年年如此。而这些活动往往和祭祀神灵联系在一起。乡社举办庙会,向神灵说书,唱戏,请唢呐班子,这是一种娱神——实质上是娱人的村庄娱乐活动。这种活动是群众自觉自愿形成的,并相沿成俗,至今不衰。还有村庄有比赛唱民歌,比赛说故事等村社娱乐活动。
陕甘宁边区时期,农村建立村社俱乐部、唐将班子等群众娱乐组织,现在又有文化室、游艺室、青年活动之家、民兵活动之家等村社文化阵地,丰富、充实了活动内容。
三、村社祭祀活动
村社祭祀活动往往以一村或数村的庙宇、庙会为纽带。庙会上有会首(或叫社长),会首由虔诚信神并能为群众办事的人担任,有时也由所谓的“神示”决定。祭祀活动分平日和节日特殊活动。平时庙宇有人专门管理,定期焚香、烧纸、点烛、打扫,节日按时祭祀。陕北不少村庄有在春节、二月二、冬至等节令在山头上垒火塔塔的习俗,旧时还有请和尚、办道场、打清醮、祈求平安吉祥的习俗,这些活动都是村社群众自觉的祭祀神灵活动。特殊的祭祀活动,有天旱祈雨、烧山等活动,还有庙会日的献供,拜神活动,某些村庄的春秋赛事。或相沿成俗,定期举行,或一人倡仪,全村附合,每家每户准备好参加活动的必需品,按时参加,并尽力而为,以此为乐。某些地方靠行政命令很难办到的事,而用传统习俗的庙会祀神活动,却很容易办到。镇川黑龙潭民办植物园就是很好的例子。
不少地方文娱活动和祭祀活动紧密结合,甚至祭祀活动即是娱乐活动。华县下庙的鳖鼓,即是如此。20个或40个舞鼓者身着彩衣,背负扎背花架,在五根细竹篾做的背花架上,正反面都扎有大朵鲜艳纸花和镶有一小片镜子,舞者前胸扎英雄结英雄花等装饰品,还挂一面二尺左右的大鼓,鼓槌是木疙瘩,边舞边擂,鳖跳不停,一个击马锣者在鳖鼓队伍中穿插跳跃,蔚为壮观。旧时每年开春之际,由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和一个青年,一个少年前往华山求取神水,一个头顶柳条编的圣水篓内放着圣水瓶,另两人作护水和引送。农历三月十六日,下庙附近十八社都敲打着鳖鼓前往岳庙举行迎水安水的隆重仪式。陕北春节秧歌谒庙活动也是如此,秧歌队向神灵舞蹈、唱秧歌词,是娱乐,也是祭祀。
村社活动中还有修桥、补路、挖井、建渠、防灾疫、办义学等集体公益活动,也有抚恤孤寡老弱等社会救济活动,还有村与村之间的往来活动等。其主要特点是:自觉参加,公有公办,集体受益及维护村社集体利益和荣誉的乡士观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