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林中之雾气;皋,水边之沃野。汉江擦肩而过,澎湃于西北,令人英姿勃发,壮怀激越。巴山逶迤而来,绵亘于东南,令人气度巍巍,满怀一腔报国热血。岚河碧流如镜,潺湲于东北,令人心潮澎湃,豁达愉悦。
别看岚皋地方不大,开发却不迟,远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儿就有人居住,县城对面的肖家坝,就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这儿极其荒野,官方迟迟未在此地建立任何机构。直到清顺治元年(1664),才开始设置汛地,“汛”同“讯”,即盘问的意思,汛地类似现在的关卡。因为设汛建房时在土坪中挖出了许多汉砖,便取名“砖坪”。当时砖坪汛隶属兴安州(今安康市)管辖,如同现在的派出所。乾隆四十七年(1782)兴安州升为府,府城又设安康县,砖坪汛又归安康县管辖。嘉庆初年(1769)升为砖坪营,道光二年(1822)升为砖坪厅。厅是清朝在新开辟的地方建立的行政机构,比府小而比县大半格。长官称“通判”,自然也是比知府小比知县大半格。因此,那是的砖坪厅居兴安府所属的八县之首,连安康那样的大县的县太爷,见了砖坪厅的通判也要敬让三分。民国二年(1913)撤销府州厅制,省以下设道、县两级,砖坪厅就改为砖坪县。民国六年(1917)砖坪县原清代举人、贡生及旅生公民王樾、谢昆、陈延海、陈定钧、周准、萧必芬、刘裕书、王子成、谢裕第、袁炳坤、李远昌、凌闻达12人联名向上呈报,请求更改县名,并陈述理由:本县地处巴山老林,而山中的雾气是“岚”,境内有一条长八十公里的河流,已定名为“岚河”。水边的高地为“皋”,二字合起来便是“岚皋”。民国政府赞赏这种见解,民国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国务总理伍廷芳、内务总长范源廉签署命令:同意砖坪县更名为岚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