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宜君县城出发,南行10余公里,姜女泪泉便映入眼帘,有诗曰:千古英烈女,撼天动地泉。说的便是哭泉,又名烈泉。
传说秦朝时候,有一心底善良、聪慧漂亮、泼辣勇敢的姑娘,叫孟姜女。17岁时,嫁给了村里一个名叫范喜郞的小伙子。两人情投意合,互敬互爱,孝敬父母,帮助邻里。村里人都夸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地配的一双。公公婆婆只有范喜郎一个独生子,看到儿子娶回这么好的媳妇,别提心里有多高兴。老两口就像喝了蜜一样,从早到晚笑咪咪地合不扰嘴。
可是,好景不长,婚后不到一个月,传来朝廷要动员全国人力修筑万里长城的消息。这是个吓死人的大工程,不知要派去多少丁差。范喜郎年轻力壮,肯定少不了。阴云霎时笼罩在每个人心头,一家四口个个愁得不得了。
这天晚上,孟姜女和范喜郞刚上炕,还没睡下去,就听见村里狗咬人嚷。即刻,就有人“嘭、嘭、嘭”地敲起门来,边敲边喊:“快开门,快开门,有公事啦!”一家四口连忙起了床,范喜郎一开门,便闯进几个身穿皂衣,手提水火棍的差役,其中一个头儿说:“皇帝有令,家家户户都要出一名男丁去边塞修长城。范喜郎,你现在就跟我们走,不许耽搁!”
二位老人鼻子一把泪一把地苦苦哀求:“你们可怜可怜我们吧!我们家只有这一个儿子,他走了日子可怎么过呀!”差役们横鼻子竖眼睛地骂道:“说的什么屁话!修筑长城是当今皇上的旨意,这违抗圣旨的罪名你们担当得起吗?”
孟姜女气得两眼火星儿直往外蹿,跳起来大骂不顾百姓死活的秦始皇。
差役们厉声呵道:“哼,你这小娘们胆子倒不小,谁都敢骂!不看你家两个老东西没人管,今日非把你抓起来治罪不可。”
差役们如狼似虎地把范喜郎拉出了门。孟姜女拽住丈夫的衣襟,不放他走。一个差役举起水火棍就要打。范喜郎边挡差役,边扭头对孟姜女说:“看来是非去不可了,难为你刚进我家门,就得挑起家务重担。你不为我担忧。把两位老照看好,我修好长城就会回来的。”
丈夫被抓走了,孟姜女嚎啕大哭,哭得眼肿了,声也哑了。
春去秋来,冬天也到了,北风呼呼,大雪飘飘,天一天比一天冷。白天孟姜女常常呆呆地站在路口,等待丈夫回来,等焦了心,望穿了眼。晚餐,她一合眼皮就梦见丈夫在挨饿受冻。一天,一个从长城工地逃回来的人到村里讨水喝,说了一个十分可怕的消息:丁差们已有大半冻死、饿死了。监工们凶残极了,看见谁快不行了,不由分说,就把谁活活埋进城墙中。听到这话,孟姜女简直要急疯了,下决心要去边塞看望丈夫。她连夜赶做衣服,飞针走线,忙了三天三夜,做成一身厚厚的棉衣,还有一顶棉帽和一双棉鞋。
第二天,一大早孟姜女收拾好东西,向两位老人告辞。
老人一听吓了一跳,忙劝道:“孩子呀,长城工地离咱这远隔千山万水,一路上听说荒无人烟,渴了没水喝,饿了没饭吃,男子汉三两人都不敢走,你一个女孩儿出门,让爹妈怎放心得下。还是别去的好,不要让我们再担惊受怕了!”
孟姜女扑通一声跑在二老面前说:“爹、妈放心,就是有刀山火海,女儿也要闯过去,不见喜郎的面,我决不甘心!”
二老看到孟姜女找喜郎的决以犹如吃了秤锺铁了心,自知劝阻不住,只好千叮咛万嘱咐,看着儿媳出了门,往北而去。
孟姜女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在次年的寒冬腊月来到长城脚下,天哪!这城墙太高了,得抬起头才能看到垛口;弯弯曲曲,遇山筑在山顶,遇谷筑在谷地,两边看不到尽头。
长城好不容易找到了,丈夫又在哪里?荒山野岭间,除了这条望不见尽头的城墙,只能听见呼呼的风号声和野兽的吼叫声,没有一个人影,也没有一户人家,孟姜女沿着城墙,一步三跌,摔倒爬起,边走边呼唤:“喜郎,你在哪儿,我给你送棉衣来了。”走了几天几夜,除了山谷传来她呼唤丈夫的回音外,还是什么也没有。
孟姜女绝望了。想起讨水人说的话,她眼前出现了无数饿死、冻死的人影,莫非喜郎已命丧黄泉,被埋入城墙中。看来,要见到活着的丈夫已不可能了。想这里,她再也忍不住许多天来压在心头的万分悲痛,放声大哭大嚎起来。边哭喊,边用双手打着那无动于衷、没有感情的长城墙壁。孟姜女哭得是那样凄惨,那样伤心。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哭得流水不敢作声,哭得狂风不再呼叫。
不知哭了多久,双眼的泪水已经哭干了。大概是孟姜女的哭声和痴情感动了天神地王,忽然间,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那高大浑厚的万里长城竟然倒塌了八百里。塌土中、露出一堆堆白骨。孟姜女赶快跑过去寻找范喜郎的遗骨。人死了,骨头都一样,哪些骨块是喜郎的?猛然间,孟姜女想想曾听人说过,滴血可以认亲。于是,她把指头咬破,让鲜血滴落在白骨上。终于,丈夫的遗骨显灵了。孟姜女把丈夫的遗骨小心翼翼地包好,想到家中两位老人不知急成啥样,她已顾不得伤心痛哭,急忙跌跌撞撞往回赶路。
孟姜女哭倒城墙,犹如把天捅了个窟窿,闯下了滔天大祸。孟姜女前脚刚走,追兵随后就马不停蹄赶来了。孟姜女哪还顾上饥渴疲乏,只能一刻不歇地疾快赶路。
这一天,她行到桥山黄帝陵南边百余里的一道山梁上,实在饥渴难忍,累得一步也走不动了。她跪倒在荒山草地上,望着范喜郎那一堆骨骸,觉得自己的命太苦了,忍不住又放声哀号。说来真奇,一哭竟哭得面前冒出一股清水,很快便成了一个山泉。渴极了的孟姜女伏下身,一口气就喝了个饱。
这道山梁,就是今日远近闻名的宜君梁。这哭出的山泉,后来人把它叫“哭泉”,在宜君,关于孟姜女的传说,从古到今,朝朝代代,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孟姜女哭倒长城,显然是神话夸张,但宜君的哭泉确与孟姜女的传说分不开。走遍神州大地,人们都知道孟姜女哭出过一个泉,这个泉就在宜君县哭泉乡。
据史料记载约在唐代贞观年间,于“哭泉”旁边始建姜女祠,占地约10亩,祠内有尼姑数十人。由于哭泉地处交通要道,故而成为驿站,过往者甚多。许多名人经过哭泉,都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诗章。雍正时宜君县令查遴写的《过烈泉镇谒孟姜祠》道:一哭俄看地涌泉,崩城余气格苍天。寒衣未到人先死,枯骨空携影自怜。不朽荒祠春寂寂,无穷香誉水涓涓。停骖此日瞻遗像,苦节应教万世传。
1962年,现代著名戏剧家、诗人田汉经过哭泉时写道:古城荒祠断碣眠,当年姜女走三边。关城万里功千古,莫忘民间有哭泉。
就连唐代大诗人杜甫路经此地,也曾赋词谒拜。据史载,姜女祠内,历代文人墨客赋词吟诗达数百首。明代三原县人马理曾收录诸家名作,著有《孟姜女集》。如今,在姜女祠遗址旁,那眼孟姜女“哭出”的泉依然水源旺盛如,清清如初。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