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说:“商山无数峯,最爱仙娥好。”李白游石娥溪写到:“裴公有仙标,拔俗数千丈。”王禹偁诗云:“窈窕奇峰垒古台,望秦内外势徘徊。”并写了优美的传说。他们这些一千多年以来的大作,为仙娥峯铸就了不灭的灵魂,赋予了不朽的文化色彩。历史证明,缺乏灵魂的意境难有生命力,没有文化音符的景色少有吸引力。
由悠悠四皓坵冢到二龙山约十里之遥。期间风景秀美,妙景横生,奇观甚多,典故相依。四皓墓后靠金鸡塬(也称寨坡塬)。塬头至戴云山恰似巨龟静卧,塬头俗称硅头(硅应为乌龟的龟)。上世纪四十年代,众人相传神仙显灵,在今二龙山林场,傍山修庙,每年正月大戏三天,人山人海,留有“硅头唱大戏,人人都要去”的传说。戏场就是现在的商鞅广场。金鸡塬面对的河西岸就是有名的商州十观之一—桃花溪,溪水潺潺,终年淼淼,岸形参差,桃李层垒,春来红白一片,胜似仙境。清人许宸赋诗:“小桥流水绿杨湾,翡翠浮岚山外山,胜地翻难成好句,归来魂绕赤霞间。”溪边有五楹三进的龙王庙,庙门高墙之上雕有彩色飞鹤,院里有冰川之前的活化石——桫椤树,官路之上修有瓦屋,屋悬大铁钟,犹然风雨长亭(此庙上世纪五十年代拆迁商州城十字口做文化馆)。向北二里有三官庙,庙周松柏护顶,庙前石台数级,戏楼高大,场地宽阔,微风阵阵,树叶飒飒,长途挑夫多在此歇脚后涉水过河。河东向南不远处,有一卵形巨石,下有空洞,数石支撑,卵石镶有石碑,人称“风动石”。向北就是古老的仙娥驿(今开设农家乐处)。名声久远,上世纪三十年代还留有古碑。古时达官贵人,诗人贤士络绎不绝,此地杨柳参天,浓荫覆地,茂林修竹,唐赵瑕诗述:“翠湿衣襟山满楼,竹间溪水绕床流,行人亦羡邮亭吏,生向此中今白头。”驿站食堂也留有古诗句“商山食店大悠悠,陈鹖dui luo古han头”。上世纪四十年代还有数间大茅草客店,店前丹江架着木桥,背接金鸡塬,正是“鸡鸣茅月店,人迹板桥霜”名句的出处。仙娥驿北边有一沟口长年流水瀑布,水音清脆,传说是王母娘娘的小解处,旁有一圆形白土坑,传说王母娘娘急于小解,把胭脂粉盒遗失此处。往北山路险峻(现水库大坝处),俗称”扁里”,也就是胭脂关扁。关斜对面河岸距河面一米多高有一溶洞(现淹入水中)名说法洞,丹江在此江底坚平,水势稳健,长年满河匀淌,全无声息,传说龙王过此不敢惊动佛爷说法,只能悄然而过。逆流而上,河中心有一数丈长的白石,顺卧江中,这就是白居易诗中的“青岸屏削壁,白石床铺缟”。俗称龙床,传说河水再涨也漫不过龙床。在仙娥峭壁对面的悬崖上(现关庙山头西崖),名戴百崖,有百神洞;仰头只见石砌门洞,可望而不可及。洞中有水传为神水,过去干旱来临,四乡八村选派德高望重的老者,千方百计攀洞取水,百姓蜂拥迎接,鼓锣喧天,仪仗肃穆,彩旗招展,游遍城内大街,后到商州大堂,县太爷(县长)顶礼膜拜,敬奉于龙王庙,七七四十九天,若如期降雨,必唱大戏还愿。
现仙娥湖四龙戏珠的每一龙头都有无数水眼小泉,如遇旱灾,百姓自发组织掏掘泉口,人称掏龙眼,让龙王看到天下旱灾,祈求早降甘露。值得一提的还有原板桥河从北而来,流至二龙山,由东北转流西北,后折东南而去,天然绕出圆形河滩,滩上修有关帝大庙,每年正月都有三台大戏,远近百里,数万人自发聚会,人们不仅抒发了信仰,宣颂道义,而且是群众性的大文化,大娱乐,同时兼有物资和习俗的大交流,也自然形成了群众性的旅游平台。借古鉴今,在这美妙奇特的地方,肯定会产生热游的必然性,抚今追昔,仙娥旅游饶有渊源。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