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王莽天凤五年(18),青州(治所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镇北)、徐州(治所今山东郯城县)一带灾荒严重,琅琊莒县(今山东莒县)人樊崇揭竿而起。接着,琅琊东莞(今山东沂水县)人逢安、东海(治所今山东郯城县)人徐宣、谢禄、杨音等也聚众前来,共推樊崇为领袖,使起义军很快扩大到10多万人。樊崇为便于作战识别,命起义军将士以赤色涂眉,所以被称为“赤眉军”。赤眉军在与王莽军队作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樊崇曾带20多个赤眉军将领赶赴洛阳,想与更始政权合作,却遭到刘玄的歧视和排斥。刘玄迁都长安不久,内部腐化分裂。赤眉军决定西攻长安,以取代已蜕变的更始政权。
刘玄更始三年(25)初,赤眉军徐宣部在枯枞山(今河南灵宝市境内)大战绿林军,并攻克其防线。三月,樊崇率赤眉军主力进至阌乡(今河南阌乡县东南),与徐宣部会师于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王垛村)以西。刘玄派丞相李松前去阻击,并命洛阳的朱鲔袭击赤眉军的后队,结果又遭重创。樊崇对赤眉军进行整编,每万人组成一营,共30营。行军途中,拥立15岁的西汉景王后代刘盆子为帝,以徐宣为丞相,樊崇为御史大夫,逢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其余将领皆为列卿或将军。樊崇趁更始政权内乱,联合更始叛将张印,共攻长安东都门。刘玄单骑出逃被捉,更始政权灭亡。
赤眉军攻克长安之后,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领导集团内部互相争权夺利,以至纪律松弛,争抢剽劫,丧失人心。加之关中豪强隐匿粮食,负隅顽抗。长安城中粮尽,赤眉军不得不离开长安。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正月,赤眉军纵火焚烧宫室后,引兵离开京师,向西进人安定(今甘肃泾川县西北)、北地(今甘肃庆阳县西北马岭镇)。西进受挫,又折而东返,于九月打败汉大司徒邓禹,复进入长安。这次重返长安,形势较以前更险恶。南有延岑的重兵,北有邓禹的军队,陇上又有隗嚣的重兵,赤眉军陷入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的困境,只得第二次撤离长安。
同年(26)十二月,赤眉军20多万人离开长安,沿郑县(今陕西华县)、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之大道向函谷关进军。此时,光武帝刘秀派遣征西大将军冯异向关中进军。冯异军招降了沿途的割据势力,一举越过关中门户函谷关。建武三年(27)正月,冯异军与赤眉军在华阴遭遇,两军相持60余天,交战达数十次,双方互有胜负。这时,邓禹军自河西回师湖县(今河南灵宝市西),欲利用崤函天险阻击赤眉军,适逢冯异军自华阴东撤,便邀冯异共同作战。冯异认为赤眉军力量强大,不宜硬拼,应以计谋取。邓禹求功心切,自行与赤眉军展开战斗。赤眉军佯败,弃辎重诱敌,车装泥土,上盖黄豆,邓禹将士饥饿,争相抢夺。赤眉军乘势反击,邓禹部溃不成军,幸亏冯异率军相救,才免于大败。冯异见士卒饥饿不堪,劝邓禹暂时休兵。邓禹听不进,再与赤眉军交战,大败而归,率残部逃往宜阳。冯异也退守回豁坂(今河南洛宁县境)。二月,冯异军与赤眉军再次会战,赤眉军攻击冯异军前部,冯异只派少量兵力迎敌,赤眉军以为冯异军力量薄弱,全军进击,冯异也纵兵还击。两军激战至中午,冯异预先埋伏在两翼穿赤眉军服装的伏兵突然跃起,直接冲向赤眉军,使赤眉军惊慌失措,溃不成军。冯异率军乘胜追击,在崤底(今河南洛宁县东北)俘获赤眉军八万余人。赤眉军余部十几万人逃至宜阳(今河南宜阳),被刘秀大军包围,被迫投降。赤眉军起义历时10年,遂告失败。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