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留古乡西界,从北向南有条大沟,沟底有条小河叫温泉河,沟东沿有个村子叫贺兰赵家。这“赵家”,前边为什么还要加上“贺兰”二字说起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据说南北朝时期,北周有个大将军叫贺兰祥。这贺兰祥从小死了父母,由兄嫂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受尽人间冷眼,历尽世间坎坷。贺兰祥的青少年时代,适逢各国混战,天下大乱。贺兰祥亲眼看到官府烧杀掠抢,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立志要扫平天下,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刚满十八岁,贺兰祥就参了军。由于他足谋多智,作战勇敢,连胜敌军,很快被提升为大将军。贺兰祥治军极严,行军打仗,从不骚扰百姓,违者必严加惩办。有一次,贺兰祥率军连克几城,所到之处受到老百姓的夹道欢迎。官兵中有些人骄傲起来,有个士兵竟抓来老百姓的鸡下酒。贺兰祥知道了这件事,大怒。不但要这位士兵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向老百姓赔礼道歉,而且处罚二十军棍。全军上下,闻之肃然。百姓相传,无不起敬。
不久贺兰祥巡营来到富平东乡。只见田地龟裂,禾苗枯黄,老百姓昂首望天,嗷嗷待哺,心情十分沉重。当他策马来到沟沿,见沟底有一束清澈的河水,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清凉。贺兰祥想:如果能把沟底的水提上来,不就可以救活大片庄稼。于是他沿着沟畔,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仔仔细细地勘察了地形,决定在沟南的狭窄处修堰。贺兰祥说干说干,他马上召集当地百姓,谈了自己的想法,号召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百姓一听,无不欢欣鼓舞,欢呼雀跃。
修堰工程按贺兰祥的设计很快破土动工了。听说贺将军修堰救苗,为民造福,附近村庄的男女才少也都来参战。工地上人来车往,干得热火朝天,但工程浩大,堰修到一半,筹集的资金就用光了。为尽快修好堰,老百姓已倾其所有,尽到了最大的努力,贺兰祥不忍心再给大家增加负担了。但时值五月,工程又不能拖延,一旦发了洪水,工程就会前功尽弃。贺兰祥心急如火,一时束手无策,左右为难起来。听说贺将军为百姓修堰犯愁,老人们卖了棺木,姑娘们卖了嫁妆,小伙拿来娶媳妇的钱,即使如此,钱还是差得很远。救苗如救火,不能等啊。贺将军左右筹思,只有用军费垫支,先把堰修起来再说。不久,大堰告成。哗哗的河水流进了干涸的土地,庄稼得救了。人们望着和他们同甘共苦、日夜奋战的贺将军那憔悴的身影,千万双眼睛涌出了感激的热泪。
但不久,动用军费的消息很快传到当朝宰相的耳朵里。这位宰相当年想挪用军费修官邸,被贺将军顶了回去,一直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听说贺兰祥擅自用军费修堰,他高兴得哈哈大笑,说:“这下,我看你贺兰祥怎么交待。”这位宰相借题发挥,大做文章,连夜写好奏折,报告皇上,说:“贺兰祥擅用军费,搜刮民财,名为修堰,为民造福,实为中饱私囊,沽名钓誉,用心叵测,别有他图。”皇帝见奏,十分恼怒,立即派人询查此事。这位宰相为达到个人目的,竟暗中贿赂派员,索取伪证,汇报假情,昏庸的皇帝轻信了派员的谎言,竟将贺将军打入天牢,最后冤死狱中。
老百姓们听说贺将军为救苗修堰,被皇上问罪,冤死狱中,思念将军恩德,无不痛哭失声。为了让子孙万代牢记贺将军的恩德,附近村民纷纷捐款,在赵村为贺将军修起一座庙宇,塑了金身,悬上“贺兰观”的金字匾。并在赵村前边加上“贺兰”二字,这让贺将军的美名流芳百世,千古流传。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