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富平县地图,“千口”、“华阳原”这些地名并不起眼,可一旦知道“千口”乃是秦大将军王翦故里,“华阳原”则见证了当年一段惊心动魄的政治婚姻,这些地名便不容轻觑了。
提起这位扫灭六国一统江山的老将军,可能受《史记》影响,后人往往津津乐道的,是他率六十万大军攻伐楚国出
发前及途中,如何以胸无大志的田舍翁自居,一再向秦王嬴政为子孙“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消解嬴政猜疑的故事。不可否认,封建专制时代这种君臣猜疑的“猫鼠游戏”并不乏见。王翦玩的超级佯“贪”秀,亦成为后来许多能臣将帅避祸自保的不二法门。不过,读《史记》中这段故事,笔者总心存疑窦:王翦这种一反常态的佯“贪”秀,真能瞒过雄才大略的嬴政么?
众所周知,嬴政最初没有采纳王翦灭楚“非六十万人不可”的意见,并因此讥笑王翦年老怯敌,迫使王翦不得不告病回故乡频阳(今富平县)养老。如果说嬴政后来改变态度是出于“不得已”(李信率二十万秦兵伐楚失败),那么,当嬴政不惜君王之尊,亲赴频阳恳请王老将军出山,肩负起灭楚重任,且“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王翦,悉“听将军计耳”,按照常理推断,君臣之间必有一番推心置腹的晤谈。其谈话内容,应包括王翦对他缘何坚持“六十万”的理由陈述,以及对敌我态势的分析,我方的战略设计与应对举措,六十万兵力如何部署、使用,后勤保障和整个战役发展预期等等。而最终秦王嬴政完全被对方说服,并全力赞同、支持王翦的谋划和部署,才可能毅然拍板,或曰不惜以其皇权和整个秦国命运作赌资,放手豪赌一把!如是,也就不难解释王翦率大军进入楚境,在长达半年或更多时间内,悍然不顾历来“客兵利速战,主兵利持重”的作战原则,坐拥重兵,坚壁不战,嬴政在此期间却那么沉得住气,对王翦不作任何干涉或施压,始终信任有加,听凭所为了。若非事先吃了“定心丸”,这位“怚而不信人”的始皇帝,恐怕早“换将”了。
可惜的是,对这次历史性频阳君臣晤谈,包括《史记》在内的现存史料皆语焉不详。近偶读晚清著名学者魏源的《王翦苻坚论》,才算多少弥补了这一缺憾。按照魏源的说法,老将王翦深知“以万乘之国,攻万乘之兵,非多不能制敌”(李信率二十万秦兵,被以逸待劳的楚将项燕设伏击败即是证明)。加上“楚地五千里,建国千年,民风剽悍,非一路之师所能吞并”,江南又是天下富庶之地,国家积蓄的财力物力自是不弱,又有项燕这样的名将,民心亦堪一用,故楚国尽管君臣昏庸,气短势颓,秦国要想吞下这块“肥肉”,亦绝非易事!基于上述分析,王翦的战略设计和兵力部署是:由他亲率秦军主力二十万与敌方主将项燕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一带对垒抗衡,不理睬楚兵挑战,坚壁不战,以拖住并疲惫敌有生力量。而在敌我主力这一相持阶段,王翦其余四十万之师则分为四路,分别夺取长沙、荆州、扬州、杭州等楚国重镇。如是一年半载后,“江南江北诸城无不下,所有楚之郡邑府库积贮无不为秦兵所有矣。”而“项燕欲救则不敢分兵,欲战则不能致敌,反主为客,锐挫气阻”,最终势必被早已养精蓄锐且处于有利态势的王翦开垒倾壁一战击败。后来战事也的确是这么发展的。
诚然,由于缺乏史料支持,魏源此说只是大胆推测而已。这个姑且不说。据野史载,出于维护皇权或曰“家天下”的本能,嬴政“拍板”之后,除委派亲信将领蒙恬(原李信助手)为王翦副将外,又作出另一决策,即将自己爱女华阳公主下嫁王翦,并命其马上完婚和随军。这种恩宠,不啻是施以既笼络复监视的双重颜色了。对此,老将王翦自是心知肚明,难怪他自导自演了那场佯“贪”戏了。作为这位秦大将军故里的富平县,至今还留有“华阳”、“铁村”等地名。“铁村”,实乃“帖村”也,盖是当年将军与公主交换庚帖之处。只是从这一地名折射出将军当年的心情,恐怕并不那么轻松喜悦吧?!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