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柳毅传书”原本是发生在我市长武县芋元乡柳泉村的一个真实故事,后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化为传奇故事或神话故事。 相传泾河小龙喜郊游,一次到洞庭龙君那里做客,洞庭龙君见其彬彬有礼,便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泾河小龙娶洞庭小龙女后不久,便露出胡作非为、涂炭生灵的真面目,小龙女劝说非但不听,反而受到婆家虐待将其处罚到荒无人烟的河滩牧羊。 年复一年,小龙女受尽磨难。落第儒生柳毅返乡路过泾川,遇荒野小龙女,问其缘由,她向柳毅诉说悲惨经历,并求他带信给父亲洞庭君。柳毅义愤填膺,不畏艰难,日夜兼程赶往洞庭湖传递消息。洞庭龙君虽心疼女儿受难,却优柔寡断不敢发兵救回女儿。其弟钱塘君闻讯勃然大怒,率兵讨伐泾河小龙,获救小龙女与家人团聚。钱塘君深感柳毅为人高义,为答谢其奉酒,席间钱塘君见二人眉来眼去,欲撮合之,即令柳毅与小龙女成婚。柳毅传信乃急人之难,本无私心,又碍于间接杀了泾河小龙,怎能娶小龙女为妻?且不满钱塘君之言语傲慢,以老母无人奉养、没有媒妁之言,婉言拒绝,告辞而去。此时小龙女对柳毅早生爱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 柳毅回到家常望河兴叹,小龙女亦对他日思夜想。双方家长为儿女婚姻大事费尽心思:柳母决意为儿寻找媳妇。钱塘君因错手杀了泾河小龙耿耿于怀,化身媒婆前往柳家。最终小龙女嫁给义重情深的书生。有情人终成眷属,柳毅也成为水神。 这个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历代出现过多种版本,广为流传,唐代有传奇《柳毅传》,宋代有官本《柳毅大至乐》,元代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明代《橘浦记》,清代《柳毅传书》、《唇中楼》,新中国成立后拍成电影《柳毅传书》。2004年,中国邮政发行了《柳毅传书》4连张邮票一套,分别为“龙女托书”、“传书洞庭”、“骨肉团聚”和“义重情深”。 “柳毅传书”传说,主要叙述了柳毅历经曲折,苦心营救龙女脱难,并结为夫妻,与当地百姓融融相处,兴学、修水、植桑、养蚕、传授耕织技术,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成为百姓心目中所幻想的典型化身。“柳毅传书”传说故事,在长武本地更是影响深远。这个故事连同柳毅的行踪遗址等等,一切似乎都在默默地向后人诉说着历史文化的巨大变迁。柳毅羽化后,当地百姓感戴他的功德,取村名为“柳泉”,取泉名为“马刨泉”,取井名为“笔蹾井”,昔日龙女牧羊山坡取名为“牧羊山”,山上白石点点,远眺犹如羊群。山中曾生长蓝草,既可药用,又可染布(以上遗址尚存)。之后,在兴龙山修建“龙泉寺”,有僧人主持祭祀。据现遗碑石所载:明代成化年间,当地拔贡赵清,兴动十方信士耆老,募化布施银两,报朝廷敕准,进行修葺。清代至民国十五年曾两次重建圣殿,为柳毅塑像,平时常住7-8名僧道奉祭。每年农历元月十六日举办庆圣庙会,成为传统习俗。建国初,寺庙拆毁,僧道离去。1992年,当地群众在柏树山重修“柳公祠”,塑像奉祭。 据长武县志记载,清代道光丁酉科举人陈五典(1850年进士,今芋元乡消水村人),曾出任靳县知县,沔阳知州等官,写诗赞日:“原首遥望兴龙山,龙泉长咀探泾水。拔地三环尺无天,古松挺秀绿千般。气象玄妙龙泉寺,神人共话柳毅泉”。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