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改改
凤翔尹家务乡有个出了名的姑娘叫改改,她的名字产生于1968年,提起那年月,凤翔农民普遍比较贫困,一般到了冬季就要上北山砍柴。由于路途遥远,上山者走到马头坡前就人困马乏,需休息一会儿再爬坡上山。下山者一般也都要在这儿松口气歇歇脚。而改改家就在马头坡上,人们便到改改家讨口凉水喝。改改的丈夫见门前人来人往,便在家门口撑起禪子,卖起来米汤,每碗两分钱。这对于又渴又累的割柴农民来说,确是再好不过,他们将干馍一泡,便是一顿饭了。但这个较早有商品意识的山里汉却没有想到,作家的老婆仅不认识钱,二分钱一碗米汤或一杯水,给一分钱自己就吃亏了,收五分钱则显得自己有些多。无奈之下,他就在收钱盒上打了一个二分钱硬币大小的孔子,太小的不收,太大的五分钱也不收,纸币就更不用说了。这样,改改收钱的问题就解决了,但同时把改改的名声也传了出去。这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人们说不准,只是觉得好笑。这毕竟是小范围的调侃。使改改更出名的据说是另一件事。那些年物资比较匮乏,凡立丁布料是最时髦和奢侈的东西。可是,改改居然也知道凡立丁布料稀少,她为了穿上一件时髦衣服,就将卖米汤攒的钱交给一个过路开车的司机,让司机到城里代买。可谁知道,这个司机见钱眼开,连弱智人都不放过,一去就杳无音讯。改改知道自己上了当,受了骗,但仍不死心,于是,见汽车就挡,挡住就向司机要她的钱,要买凡立丁布料。于是,又气又好笑的司机成了笑骂改改的主力军,使本应让人同情的改改逐渐名声远播。后来,在民间便出现了“你笨的或‘嚅’的简直像马头坡的改改一样”的口头俗语。
关于改改的民间传说很多,真真假假,无法考证。另外,有传说她卖蒸馍从不弄虚掺假,民间人又对“改改”的诚实、憨厚产生崇尚之心,这种讲究诚信的品质又是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中人们所祈盼的。于是,一些智商看重了这一点,便利用“改改”的声名作商标招牌。如宝鸡市宝平路天地人饭庄增添了“改改火锅”。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