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妇碑
据传,清光绪年间,凤翔唐村乡东吴头村住着父母双亡的兄弟二人,勤劳度日,兄弟俩先后娶妻成家,日子还将就着过得去。后因弟媳自私,常使小心眼,闹得妯娌不和,也伤了兄弟之间的和气。只好另起炉灶。
分家几年后,老大因积劳成疾卧床不起,医治无效,自知不久于人世。想到妻子年轻、儿子幼小不禁凄然,愁眉紧锁。贤惠的妻子觉察丈夫为她母子以后的生活担忧,尽量安慰其安心养病,表明一旦丈夫有个三长两短,她一定会好好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地里的庄稼活她不会做,就跟老二学,人家做啥她做啥,人家叫咋做她咋做。丈夫听了妻子的话,也觉得在礼,不久含泪死去。
老大死后,老二受媳妇教唆,一心想逼走嫂侄,独吞家产和十八亩良田。怎奈嫂子决意受寡,不得如愿,老二媳妇又常出瞎点子捉弄嫂子。第二年麦收后一十八天,老二按照媳妇的主意在麦地全种上荞麦,他嫂子也照样种了十八亩荞麦。到犁第二遍地时,老二又将荞麦全部犁掉。他嫂子得知后,去她的地里看了看,见荞麦长得嫩绿,实不忍心犁掉,又不知老二犁掉荞麦的奥秘,一时拿不定主意,一夜翻来复去睡不着,她思谋着:十八亩荞麦成熟后少说也要打八、九石,即是明年荒旱,也够母子两人的口粮,她拿定主意不犁掉荞麦。
当年荞麦大丰收,一十八亩荞麦收了十八石。可是秋播期天不落雨,无法下种,次年持续干旱,致成荒年。而老大母子口粮有余,老二无米下锅,夫妻吵闹,互相抱怨,想向嫂子伸手借粮,自觉惭愧,只得出村乞讨度日。好心的嫂子不忍兄弟一家挨饿,主动借粮周济,使其度过荒年。
她一生历尽艰辛,勤劳终世,儿子在其母的教育影响下,成为种田的行家里手,日子过得宽裕,叔嫂妯娌关系也很融洽。
后来,村上人为颂扬这位妇人勤劳善良、妯娌和睦的美德,于东吴头村头立碑一座,名曰“贤妇碑”。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