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川街 金川街是安康城中最“年轻”的一条旧街道,因内中房屋最初多散落在西堤外的汉江河畔,故旧《安康县志》称其为“西关外河街”。这里其所以说它“年轻”,一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也就是经由安康段的汉白公路竣通的那年,城区撤销联保,设立东关、东城、西关、西城、新城五镇时,才将其纳入城区范围与石堤街并为“西关镇”;二是由于汉白公路建成通车,西津渡(七里沟)成为汽车渡口,为方便城内交通,在改造旧石堤门、土西门、小南门道路的同时,亦打通了西堤至西渡口间的道路,由此才又逐步形成以工商为主体,适应商品交流的这条街道。三是1954年,撤销在安康城区范围所设的安康市,成立城关镇时此条街才有了“金川街”的称谓。于位于西曰金,平野、平地曰川。金川,即城西的坝子。故民间又称金川为西坝。“文革”改称“先锋街”。 此街地处西郊,故街之东端旧有古社稷坛一处,为州县祭土神、谷神以为民祈福报功之所在。汉班固《白虎通义·社稷》解释此举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兴安州志·艺文志》收有明兴安知州许尔忠《改建社稷坛记》和清兴安州守王章《重修社稷坛记》以为证。 街之西端,现存有创建于宋代的佛家寺院天圣寺。天圣,本为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时间当在公元1023至1032年间。由此可想:该寺当别有寺名,因其明末被毁于寇,大约后人在重建时,只发现有“天圣”年号的残碑,故索兴以“天圣寺”而称之。因为现存旧志均言其创于宋,至明洪武十七年(1384)重修。成化中又修。明末毁于寇,惟钟楼仅存。清顺治十六年(1659)重建。前为山门,后为天王殿,最后为大雄殿;东偏为伽蓝殿,西偏为地藏殿,最后为藏经楼,中贮大藏经一部。极北汉江之滨为弥勒殿。其规模可谓壮丽可观。现存仅为早先之一角。 金川街毕竟位于城外,故为防火防盗,民国年间,当地民众便在其中部的当街中间建造了一座楼台(具体位置在今西关小学附近),底层如城门洞子为交通通道供行人往来,上面一层置有一街坊警夜之鼓,名曰“天鼓门”。其实,天鼓本谓天神所击之鼓,发声如雷。典出《史记·天官书》:“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此处以天鼓比喻雷声。事故发生时击鼓为警,民众闻其声迅即相应,或扑火或捉贼。建成后不久,汉白公路即通车,为方便进城道路被拆除。 如今的金川街,随着1970年汉江大桥的建成与通车,昔日熙来攘往的人流、物流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交通的僻背和百业的萧条,以及人们对它的冷落,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俚语用在此,也包括石堤街的西段,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