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套子巷 “文革武斗”之前,在五星街的西端入口处不远,旧有一三岔路。居中即为五星街的主干道,偏南名为“半截街”,长约三五十步与主街相向,亦与旧“南城隍堰”(今金州路)相通。再有就是自东南向西北可通往安悦街的“套子巷”。 套,地之弯曲处。如河水弯曲处称河套一样,此巷子自东南向西北弯曲,由五星街如弓背状的路道行走至安悦街,故谓之套子巷。《集韵》八《号》:“套,地曲。后唐与梁人战于胡卢套”即此义。又因罩在外面或罩在外面的东西都叫套,如清人翟灏《通俗篇》二六《器用》所言:“凡物有所冒,悉谓之套。”故“套子”亦谓“套人”之成规或曰俗套。清康熙至道光年间所辑《昭代经济言》九杨继盛《乞诛奸险巧侫贼臣》:“卑污成套,牢不可破,虽英雄豪杰,亦入套中。”而此巷因新、旧时期都曾将缉押犯人的牢房设于其间,故对“老安康”而言,套子巷又多被用来成为监狱的代名词。“文革”中索性直截了当地更名为“专政巷”。 其实,“套子巷”虽偏在城隅一角,除了监狱之外,也有其非凡的振兴文治教化的记忆。在它的历史的容器中,也曾装有民国二十六年(1937)阮先翥(羽伯)任局长时的“安康县教育局”,以及此前所设与教育局相邻的“安康县女子高等小学”。 旧时,此巷内的居民多为成衣工,自“老西门”内的南侧进去,剪裁缝制衣服的店铺随处可见。他们一张剪裁案,一台缝纫机,一家挨着一家,以此业为生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可谓旧安康的“缝纫一条街”。 如今,套子巷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文革武斗”以后,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加强公安战线建设的“形势”下,巷子及其监狱周边多划归公安部门使用,为安全计需将此巷封闭。套子巷因此也就名存实亡,而永存于老安康人的记忆中。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