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北街 大北街,本名通津街。因街的北尽头有城门曰“通津门”故得此名。通,到达、畅行。津,渡口、码头。通津街,义即通往渡口、码头的街衢。是清康熙五年(1666)以前出入城北的唯一大道。故在主要依靠汉水舟楫以通往来的年代,此街可谓是安康城内最繁华的地方。它南距“府门”也就百十来步,北出“通津门”(俗亦称大北门)即至水旱大码头。龙窝街、纱帽石虽在其间与之相贯西东,小北街、北马道亦在附近,但皆因巷狭街窄,于交通地利方面实难与之相媲美。 走进这条长约一里的街道,内中房屋多为两进或三进,一层或假檐两层的四合院。高高的封火墙内屋脊翅角起翘,自四周朝着内中心低斜,方形天井开敞透气可吸纳阳光。数百间门面街房高低错落有致一律青瓦灰墙,木板提门。房脊连着房脊,屋檐邻着屋檐,高墙挨着高墙。街两旁商号广聚,店铺林立,俱将“金字招牌”悬于铺面之上。青石条拼接齐整铺就成通衢大道,贯穿于整条“商业大街”。 做山货生意的“广义隆”、“得合福”;走汉口经营的“聚顺生”、“福聚源”、“辅治隆”与“大同”、“同丰”七大商行最为气派。“崔家”、“贾家”、“三益履”三家药号,开药铺亦“走长水”,虽不敢言大却也享有盛名。“鲁顺生”、“勇顺成”、“黄复兴”、“忠信福”、“杨大成”、“二房彭金玉”七户染坊则誉满城乡,远近闻名。“福茂生”生漆行、“吉泰元”黄表行、“姜忠厚”棉烟铺、“新盛永”盐行俱可谓购销两旺。“玉顺和”、“马如贞”两家桐油行买卖兴盛,“陈记”、“毛记”两处油篓铺的经营亦火爆异常。商贾云集使得“周同顺”、“乾泰丰”、“连发合”、“马文明”之老字号栈房应接不暇,又有“均盛和”、“森昌”、“交通”等旅社应运而生。 商贸兴盛,市肆繁荣,餐饮服务诸业自然而然也就活跃:“尤记茶馆”清香成趣,“马家羊肉馆”鲜腻相宜,“荷花池”洗澡堂沐浴清爽。“皖香春”、“小乐园”、“又一村”餐馆与“合兴隆”酒店以及“银柜子”、“赵云峰”稠酒铺声名俱远扬于社会各阶层。至于茶叶铺、杂货铺、缝纫铺、银匠、铜匠铺;粮行、酱园、鞋店之类日常生活之必须的小铺面更是应有尽有,连旧银行亦设于此街之内。 除此而外,家庭作坊及摆摊设点的,也随着市场的活跃与日俱增。“郝家小磨香油”、“尤师糊油包子”、“又一村锅贴”都是久负盛名的名贵特产与小吃。“小乐园”餐馆的掌厨那新吾,本为满人,曾在清宫御膳房当差。他配菜合理,刀法精细,调味独到,所烹菜肴色香味俱佳,抗战时期驻安中国空军和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飞行员、机械师常来此就餐。因而此街也是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1945年8月14日下午,正是这些美国人透出了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信息,使得“小乐园”在安康城区燃响了第一声欢呼胜利的炮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安康城中开始有了妓院,首先挂牌营业的三大班子就首选在得通津之便的这条街上。 共和国之初至“文革”武斗以前,先后有新华书店、公安局、第二商业局、工商业联合会、安康日报社、药材公司、种子公司、电影公司、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粮店等单位及地方政要生活居住区均落户在这条街上。然而,令人痛心的是1968年5月27日下午,这条昔日的通津大街遭遇到灭顶之灾:“武斗”之火将整个街道的西半边烧得仅剩下了两户7间房屋。其灾难之深重超过了民国七年(1918)军阀王安澜的屠城和二十九年(1940)日本鬼子的轰炸。 通津街如今被称为大北街,应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结果。从《兴安州志·城池志·街衢》中看,载的是“通津街”。《续安康县志》中所附清光绪年间所绘《安康县新旧两城全图》却标有“通津街即大北街”。大,与小相对。北,方位名。自明洪武四年(1371)指挥使李琛用砖砌城算起,此街曾经沧桑六百余年宽阔之状如故,至今仍不见其落后。前人俗言此街为“大北”的初衷大约是想表明此街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并不知“大北”是大败的意思。《国语·吴》:“吴师大北。”三国吴韦昭注曰:“军败奔走曰北。北,古文‘背’字”。可见原本想表白安康城的北边有条大街即“北大街”,由于昔日文化落后,故将“北大”与“大北”颠倒,形成了意思截然相反,文化内涵全无的结果。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