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明间传说,俗称“白话儿”,是民间文学的主要品种之一,是劳动人民创造,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以后将在岚皋文化这个版块中,将岚皋民间传说陆续的连载出来,《岚皋明间传说》分为四章,即:地名传说、人物传说、风物传说、流传故事。 “铁佛宏钟”。县城西边的石门镇,因境内横溪河与岚大公路交接处,两山壁立,形似石砌之门,故有“石门”之称。但它原来的名字叫铁佛区,源于境内的铁佛寺。 相传明太祖年间,在砖坪以西60公里有个叫大涧的地方,正趁太平盛世筹银建庙。一天,从四川走来一个和尚,身背一尊一尺三寸高的铁佛,见这里正在大兴土木,便坐下来歇憩。不知何故,起身再搬那铁佛,重若千斤,怎么搬也搬不动,不少人前来帮忙也无济于事。和尚只好作罢:既然佛爷不想走了,就留在此地吧!说来也怪,庙宇告竣,无需用力就把铁佛供上了正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330天,夜里只见一道红光从四川方向飞来,须臾化为4尊大铁佛,围坐在小铁佛两边。当地百姓为安排这4尊“不速之客”,就在庙宇的下方修了一个大殿。虽然后来将寺庙的下殿做了小学堂,上殿做了乡镇府,但5尊铁佛仍完好无缺,直到“文革”开始才遭毁弃。 旧志上说:“铁佛寺,在厅西,距厅城六十里。有铁佛四尊,高三丈余。相传有一僧背负铁佛,先极轻,至地忽重不能移,人因于此建庙祠云。”当时的铁佛寺香火十分旺盛,特别是寺院里的那口大铁钟,敲击之后发出的悦耳之声传向很远的地方,甚至连县衙里也可隐隐听到。以致后来再总结砖坪八景时,“铁佛宏钟”便坐了第四把交椅。还有能证明铁佛寺的,是置地契约牌:盖闻巷院寺观自古有之,大千世界,各州县庙宇俱有常输。惟我等铁佛寺自古建立,满堂诸佛菩萨有求必应,无愿不泛。但住持口食灯油全仗四境慈悲,春秋募化度日。年岁丰稔,所化者尚足应用,年岁荒歉,所化者口食难供。住持僧自邀请我等同众共议。出首募化十方。善男信女同心捐资,置买王代郡、王正才二人土地二分,俱是连界,坐落土名大湾阳坡老茔。其界上抵大梁胡姓地畔,下抵盘河水心,左抵大水沟口陈姓地畔直上大梁分水,右抵张姓地畔直上小路横过水沟至大梁分水。当月凭中,四界踏明······铁佛寺佛祖万古香火常输,住持等应用有靠,侍奉香火,大众共成名讲,今刻于石碑。人赖神而得其庇佑,神赖人而享其祭祀,人神共赖,万古岩壮不朽。众姓协力,功果告成,今当演戏立碑,名标万古。 曾任甘肃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的纪小城先生,是地地道道的铁佛寺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电影戏剧,还辅导出像方存弟、韩正旺、崔八娃这样的战士作家。1988年,他听说家乡迷信活动一度盛行,以《铁佛寺》为题作诗一首:白云深处藏古刹,低眉法像坐莲花。千年香火烧不尽,佛光何曾照万家。 铁佛宏钟虽然听不见了,但铁佛寺人早已走出石门,在变革的大浪潮中奋力搏击,唱响时代的大风歌,将新世纪的黄钟大吕敲打得更加铿锵激越。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