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岚皋民间传说》后记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的陕西南端,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故事、民歌、戏曲、器乐、舞蹈、皮影、根艺等各具特色,享有盛名。民间传说故事,便是文化积淀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美,令人称奇。“文以哉道,无文而传之不远”。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县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进行了大规模的采风活动,使这一最初的口头文学形式变成了书面的文学形式。这是本土的先民们留给我们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为之骄傲,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为倍加珍爱。
能感知到这些千古漫漶下来的故事,感谢先人们对这些艺术品的创造,这是岚皋之幸。能目视到这些生生不息的文字,感谢那些书面记录整理者,他们在田间地头、农舍小院,面前托着收录机,手里握着纸和笔,让这些随时可能消失的口头文学永远再现世间。这些年外面的世界太多精彩,让文化人虚耗生命的诱惑太多太多,这些采风者,偏偏以坐枯禅的执着,从片言闲谝中辑湮钩沉,尽力拔燃岚皋文化的火种,这是岚皋文化之幸。
把流传在我县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作品,全面地搜集和保存起来,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很好地传承下来,这是我们文化部门责无旁贷的职责。这一工作做好了,将为地方文学、历史学、方志学、民俗学、语言学、地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人文科学提供可贵的研究资料,为后人们提供珍贵的精神食粮。同时,将其中好的或比较好的作品,编印成书,呈现给广大读者和外来游人,让地域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服务于地方旅游事业,让阅读者在走近岚皋、感知岚皋之余,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更好地了解岚皋,熟知岚皋。这便是我们编印这本《岚皋民间传说》的最初两个触因。
历史是一种过程,文化也是一种过程,其间充满了变数,回溯性研究必须截取相对的静态。本书所指“岚皋”,概以今地理范围为准。个别涉及与此不尽一致的地界,作个例处理,随文交代明白。书中所涉人物一指指岚皋本土,二指尽管出生地不在岚皋,但一生中主要经历和人生归宿却在岚皋的历代人物。所涉时间上自远古,下迄当今,个别也可以迄于近、现代之交。
岚皋神奇的自然山水,孕育着美丽的传说故事。翻开本书可以看到,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及至石头、洞穴,差不多都有着自己的传说。大自然造化了山水,也寄托了先人们的艺术理念。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树木花草,甚至动物、昆虫,几乎都有自己的故事,平凡的物产,却演绎着先民们寄寓的某种精神。山水是故事的主人,故事是山水的翅膀;山水因故事而律动,故事凭山水而永恒。走进《岚皋民间传说》,你便走进了岚皋的自然风光,走进了岚皋人民的精神家园。
本书由我和李发林编辑,我们二人自幼受着民间文学的熏陶,也对民间文学有着难舍的情愫。编辑此书,也是我们对岚皋这片热土的回报。
新年的第一缕朝阳已悄悄透过窗棂。历时一年有余编纂而成的《岚皋民间传说》,即将付梓印行了,在此特作说明:本书是从上溯一、二十年县文化馆编印的《岚水》、《岚皋民间文学》、《岚皋民间故事》等油印本中精选出来的,近20个传说故事是由李发林新近搜集整理的。因篇幅所限,多有割爱的篇章,也难免遗珠之憾,限于编者的学识修为,不当之处,诚望读者不吝赐教。本书成书中,得到了陕西省文化厅、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和岚皋县委、县政府的热情关怀和指导。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局长吴少华,中共岚皋县委书记赵良亭、岚皋县人民政府县长鲁琦分别热情地为本书题词。本土书画家,县工会主席谢荧和岚皋中学教师李显华为本书设计封面。岚皋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的诸多同志参与了书稿校勘,在此,借此一并致谢。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