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一个夏日,因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让我有缘结识并尝到了神仙豆腐。
按电话约定,那天我们一大早便来到居住在四季乡头桥村的老高家里采访。我们到时,正值丽日东升,一缕缕金光掠过房舍周围的果木花蔬缝隙洒在了老高的院子里,洒在了老高的身上,把整个院子装点的五彩斑斓起来,也把老高的额头映的明晃晃的。老高是个勤劳且闲不住的人,农忙时种料理庄稼,农闲时便根据季节带领家人用自己的手艺干点补贴家用的活计,制作神仙豆腐便是他的拿手好戏。
入院坐定,老高便给我们娓娓道出了一个有关神仙豆腐的传说。他说相传清朝时候,在我们岚皋县蔺河乡有一个小地名“草鞋垭”的地方,遭遇了百年未见的旱灾,田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危急关头,一对笃信观音菩萨的老年夫妇夜里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一位慈眉善目菩萨告诉他,山中有一种带豆腐气味的树叶,用香灰一点,可以制成豆腐食用。从梦中醒来后,这对老年夫妇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众乡亲。大家如法炮制,终于制成了色香味美的绿色豆腐,渡过了灾荒。于是,乡亲们便给它起了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名字——神仙豆腐。
传说是美丽的。尽管我不信鬼神,可也因这个故事而感动,并立即对神仙豆腐产生了极大兴趣,便嚷着要和老高一起上山采摘制作神仙豆腐的神仙树叶,老高欣然同意。其实神仙树叶很难找,我们翻了几座山头,才在一座绝壁之下的小溪旁找到了几簇有点像树又有点像藤的植物。老高说这就是神仙树叶,我们也叫它凉粉叶树或豆腐柴,还说有个学名叫啥忘了。仔细一瞅,这神仙树其实仍是一种灌木,只是长的有点像滕罢了。高大概有1.5米左右,幼枝上有些柔柔的细细的白毛,而老枝上没有。叶片鲜绿透亮,阔大肥厚,长约3至13厘米,有卵形的,也有椭圆形的。闻之还有淡淡的果胶香味,沁人心脾。这就是制作神仙豆腐的原料啊!我很是兴奋,便赶紧和老高一起采摘,四只手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将这几簇神仙树叶采完了,我们带的竹筐也装的有点像日本的富士山山头了,便满载而归。
回到老高的院子里,家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老高便开始制作神仙豆腐,我也目不转睛的瞅着。只见老高先将采回的神仙树鲜叶洗干净了放入盆内,再倒入家人准备的水,并说这水必须是滚开后降至80℃左右时才能用,我估摸着加水量大约为叶子的五六倍吧。然后只见他不断地用木棒搅拌着,大约10分钟,叶子便碎烂呈糊状了。再将糊状的神仙树叶倒入“ⅹ”型木架上的豆腐布中过滤,边滤边用手揉搓,压出浆汁,直到无浆汁流出的才停下。后又将残渣倒入原盆内,再加少许开水继续搅拌过滤,最后将两次滤汁混合在一起,等到液汁温度降至五六十度时,又加了些事先准备好的草木灰水,并且边加边用手搅动,待均匀后就放置在院子前面的一丛绿荫下冷却凝固。大约又过了2小时左右,我便看到了一盆绿若翡翠、状如凝脂、细软柔嫩的墨绿色豆腐,便连夸老高厉害。老高很谦虚,说是祖传的,并说全县会此手艺的人很多,就他们村里都有十几人。末了他又高声吩咐夫人给我们拌一盘尝尝,同行之人以前几乎都没吃过神仙豆腐,便齐声叫好。
高夫人很快就捧着一碗拌好的神仙豆腐来到我们面前,只见切成片后的神仙豆腐,其形如玉,晶莹剔透,其色翠碧,美丽可人,于是便迫不急待的拿起了手中的筷子。刚一入口,便凉意顿生,一股香滑凉润的气息迅速涌向了我的喉咙,弥漫了五腑六脏,周身也跟着凉爽起来。当我的感官正细细体味着这种美妙并准备再次伸出手中的筷子时,却发现盘中已是空空如也,原来大家比我还喜欢!为避我筷子伸在空中的窘态,我赶紧向高夫人请教神仙豆腐的食用方法。她说极其简单,可以不加任何调料食用也可像今天这样拌上辣椒粉、蒜泥、葱叶、麻油等食用。高夫人本来还要给我们再拌一盘,被我拦住了,我说美好的滋味要隔三差五的品尝,不可一次而足,大家皆点头赞成。
因心中惦记着,回城后我便立即上网详查了关于神仙豆腐的资料,方知神仙豆腐的主要原料神仙树学名叫腐卑,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食用淀粉植物。其叶片含果胶39.5%,是国内目前已知蔬果植物类中首屈一指的。此外,神仙豆腐还富含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食物纤维、叶绿素及丰富的淀粉、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且制作过程纯是传统手工技艺,绿色环保,无半点污染,因此,它便成了人们向往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理想“森林蔬菜”、地道的绿色食品。
如今,岚皋神仙豆腐制作技艺已成功跻身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名字虽有“神仙”二字,却终是传说,而我亲眼目睹的神仙豆腐却是出自地地道道的凡人老高之手,是世世代代像老高一样的劳动人民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这应是人民大众的智慧结晶吧。
作者:曹英元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