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枸 邑 枸邑之名,不知所始。现在见到最早记载栒邑的是美阳周鼎,表明西周时已有其名。但这个名称因何而得,一直悬而未解。到了近、现代,才有少数史志家谈到栒邑命名缘由。归纳起来有5种说法。 其一,因郇侯之封而得名。清同治《三水县志》说:“汉景帝二年,循郇侯之封而置郇邑”。(按:认为郇同栒) 其二,因栒邑塬而得名。《陕西地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出版)说:“因县北有栒邑塬而得名”。 其三,因产栒木而得名。《陕西地理沿革》说:“因境内山地盛产栒木而得名”。《抗战以来的陕西旬邑》(国民党旬邑县政府1945年向国民党政府上报的一份材料)说:栒木“为县命名之所自也。” 其四,因城寨乡聚而得名。《以陕西省为例探索古今县的命名的某些规律》(后文简称《探索》,《陕西地方志通讯》1984年9、10期,1985年4期)把栒邑归在“因城寨乡聚设县即用原来称号为名”的一类,这就是说,栒邑原为城寨乡聚,设县时即用这个原号为县名。 其五,栒邑即公刘豳邑。清代钱坫《新塚注地理志集释》说:“枸即邠字之通用也,正作‘’”。如此,枸就是邠,读作宾。邠古作豳。枸邑=邠邑=豳邑。栒、邠、豳,义同音同。 以上五说,本可并存备考,但本次修志,似觉其五较合情理。 三水 旬邑县从北魏起,经隋、唐、北宋、金、元、明、清,到了民国3年(1914),一直叫三水县。此县名因何而得,归纳史志记载,主要说法有四: 其一,取汉县旧名。清乾隆《三水县志》多次载明:“三水县后魏置,取汉旧名。”《释名》:“三水县沿汉旧名”。雍正《陕西通志》:“三水县,取汉旧名。”《探索》一文,列三水县为“县经迁徙,仍用旧名”一类。所谓汉县旧名,系指北魏时把原汉安定郡的三水县迁来本境,仍叫三水县。亦即迁来三水县,故称三水县。 其二,因罗川谷三泉并流而得名。《元和郡县志》:“因县界有罗川谷,三泉并流,故以为号”。《太平寰宇记》、《名胜志》、康熙《三水县志》等,说法同此。 其三,因汃河流合玉泉、白马泉、稍泉而得名。《西安府志》:“汃河流合玉泉、白马泉、稍泉,故以名县。” 其四,因汃河、皇涧、过涧而得名。县人文在中在《钜赋》中说“名则肇于三流,盖指芝川(即皇涧)、梁渠(即过涧)并县河(即汃河)而得名。”《续修陕西通志稿》“以汃水及两涧(皇涧、过涧)为三水名县之由”。 四说中,本次修志以为二、三、四说属附会之言,采纳其一的看法。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