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称写山歌 相传宋朝山东王禹称,很有才华,为人正直。在朝做官,后因事得罪了皇帝,被贬到商州做团练副使这一闲差。他很爱写诗,到商州后,除和一些相好的文官说诗对句外,还经常到民间采录民俗风情。 有一年春天,他到乡里去采风,看到村民点火烧荒,结伙种田,锣鼓阵阵,野调声声,人人奋力。这是一种什么形式的种地法呢?他不知道。原来商州南山过去种山坡地,都是种“火田”,搭“铿锵班子”。也就是春季把山坡上的小树杂木一砍,点火一烧,然后村民相帮,互相挖种。挖种时为了齐心协力,又能鼓上劲,就专门组织几个人在地头敲锣打鼓,边敲边唱,以提精神助声威。他为了采录这段民俗,晚上就把村民召集起来,谈问此事,并叫把喊唱的话说出来让他听。他一听感到很有意思,可就是歌词多是粗言俗语吉利话,变化也不多。他就说,我给你们编些你们唱不?村民齐声说,只要好上口又合我们心意,我们就唱。当晚,他就伏案灯下,按村民的意思用村民语言写了四首十六句,念给村民听,并在村民的提议下,改动了一些不适合喊唱和民意的词句。 第二天,他来到村头,就远远听见山坡上锣鼓声中村民用野调唱起了他写的歌词。这就是流传到现在的《畲田词》: 大家齐力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杀尽鸡豚唤畲,由来递互作生涯, 莫言火种无多利,林树明年似乱麻。 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乱入云, 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互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此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商州山村,王禹称见此更为高兴,又相继写了一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诗歌,供村民传唱,他自己也写诗记述此事: 畲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 从此商於为故事,满山皆唱舍人诗。 王禹称的诗风也由此而大变,成为宋朝的著名诗人。 王禹称不怕人讥讽 王禹称在商州学诗过程中,一方面向民间学习,一方面向前人学习。特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甫。他从采风中更深切地理解了白、杜为民而歌的写作思想,也更加使他坚定了学习白、杜的决心。 他到商州的第二年春,写下了《春居杂兴》四首。当中一首写道: 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 和莺吹折数枝花。 半年后他回乡探亲,把所写的诗稿带回叫大儿子嘉祜看。他这个儿子和他一样,也十分喜爱杜诗。当看到他的“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两句时,就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这两句是从杜甫《绝句漫兴》中的‘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两句演化来的,字句、意思都很相似,叫人一看还以为是你抄来篡改的,还不如早早改了好!”他一听不仅没生气而且还十分满意,高兴地给儿子说:“我作诗学习杜甫用功之深已达到这个程度,才能使诗句暗暗与杜老的相吻合。这是我学习的收获,留给他人让他们知道我诗学杜甫,那才更好!”他就此事还写了一首诗祝贺自己,并明确表示:“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以表达他对唐代诗人白居易及杜甫的敬仰和继承的决心。 每当人们读起王禹称的诗,就想起王禹称不怕他人讥讽,敢于表白自己的品德。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