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地处秦晋要冲,黄河从县境东南环流而过,沿岸多系石山、峭壁,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铜吴堡”之称,是陕北通往晋绥和华北的重要黄河渡口,是日军进攻陕北延安重要的一块“跳板”。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八路军部队于1937年11月进驻吴堡沿黄一带,在这里开始了长达7年之久英勇卓绝的河防保卫战。 重炮狂轰吴堡城 1938年初,日军以梅津一一○师团,配合一○九、二十六等师团及独立第二、第四混合旅团,向陕甘宁边区河防阵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其袭击重点就是吴堡宋川渡口。 1938年2月,日军侵占山西军渡后,在军渡、碛口黄河沿线集结日军2000余人,在军渡山排开30门大炮,隔河多次炮轰我吴堡沿黄河防工事和城内民房。同年7月,敌人在隔三差五炮轰的同时,首次出动飞机配合轰炸。以后,飞机、炮击、机枪扫射更是不断,打伤百姓、毁坏民房无数。最多时有一千多发炮弹倾泻于我方阵地。一时间,黄河两岸笼罩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浓厚的硝烟之中。 日军强渡均大败 驻防吴堡宋家川的是八路军警备8团,团长文年生,政委帅荣。当时吴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主要由:“黑军”———独立营、抗日自卫队、河防游击队组成。八路军联合吴堡抗日自卫队,以县城宋家川为中心,沿河上下修筑了地堡、盖沟、堑壕等大量抗日工事,以重兵防守,阻止日军渡过黄河。 [CHAAD]
敌人枪炮袭击时,我抗日军民全潜伏在挖好的河防工事里,待敌人乘橡皮舟强行渡河时,我八路军决死队、地方游击队便依托工事,居高临下,迎头痛击,用机枪、步枪向敌军猛烈扫射,使敌人的渡河阴谋始终无法得逞。 1939年6月,日军调集松井师团15000余人,加上伪军,约3万余人的兵力向我方发起进攻,企图突破宋家川防线。敌人先后占领了军渡、孟门、碛口一带,在黄河东岸构筑工事,炮轰我李家沟、宋家川、枣林坪等河防阵地。敌人在兵力大大超过我军的同时,动用了大量的重炮、大批的飞机助战。并先后3次强迫伪军下河,乘木舟、橡皮舟强渡黄河,均被我军击溃,河对岸的敌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士兵被咆哮的黄河水席卷而去。 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日寇,不让日寇渡过黄河,1939年8月,由华北回师的王震359旅717团和718团3营接替了吴堡防河任务。 1941年,我河防军民正处在自然灾害颗粒无收的困难之时,国民党在这时掀起了新一轮反共浪潮,在边区周围集结了数十万军队,妄图一口吃掉我陕甘宁边区。日军瞅准这个机会,于10月下旬在山西军渡猪头山抢修碉堡,向宋家川连发炮弹1500余发。仅11月5日一天,日军就打过来100多发炮弹,其中有催泪性毒气弹。并准备了木船、橡皮舟13只,轮番下河,强行渡河。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我抗日军民坚守阵地,勇猛还击,加之正处严冬,黄河流凌,舟小凌阻难以前行,彻底挫败了敌人的强渡。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