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游说燕文侯,讲燕国“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沧州正处于燕南赵北。 纪晓岚在《槐西杂志》卷三中写到:“崔庄多枣,动辄成林,俗谓之枣行。”如今沧县西南崔尔庄、高川、黄递铺、大官厅、大褚村等乡镇和与之毗邻的献县高官、淮镇、韩村、郭庄、河间市的景和镇等地都是绵延不断的枣林,这里是沧州金丝小枣的主产区。乾嘉承平,物阜民丰的民晓岚时代,金丝小枣就已经“北以车运京师,南随漕艘以贩鬻诸省,土人多以为恒业”。 纪晓岚因为酷爱吃枣,不明原委的人,竟然据此附会,神乎其行,盛传他是猴精转世。如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五:“人又言公为猴精。盖以公在家,几案上必罗列秦栗梨枣之属,随手攫食,时不住口。” 诗才旷世的纪晓岚没有忘记咏吟一下家乡的枣儿,他27岁时《食枣杂咏》六首,借枣明理,讲出一番番人生真谛。比如第一首讲做人须朴诚,切莫华而不实:八月剥枣时,檐瓦晒红皱。持此奉嘉宾,为物苦不厚。岂知备贽谒,兼可登笾豆。桂子不可食,馨香徒满袖。 又如第四首说不以能貌取人:大枣不可食,小枣甘如蜜。种类略不殊,美恶焉能匹?所期适口腹,安问形与质。采采慎所求,无为以貌失。纪晓岚《食枣杂咏》之六:披叶将引条,矗矗锋芒直。采摘不敢辞,攀援焉可得。毅然露风骨,缅彼君子德。岂同灌莽中,险阻生丛棘。 纪大才子笔下,枣那锋芒矗矗、风骨毅然的君子之德,是针对“灌莽险阻”中丛生的棘--酸枣而谈的。 [CHAAD]
说来,纪晓岚与酸枣还有段传说呢!一次,纪晓岚伴驾南巡,途经沧州,正值金秋枣熟。乾隆兴致忽来,要下辇步行,摘果尝鲜。还没进枣林,不小心让路边沟沿儿的酸枣刺儿扎了龙手,哎哟一声,众侍卫连忙上前,一顿刀剑,砍倒了酸枣树。乾隆这里,疼痛激发了灵感,竟冒出一个难得的巧句:“枣棘伐新,截断分开为四束。”乾隆令纪晓岚应对。纪晓岚猛然想起此行目的地江南姑苏,姑苏城的西门乃名“阊门”,于是坦然答到:“阊门起屋,补少移多作两间。”拆字巧对,妙不可言。 纪晓岚老来著书,于家乡物产更不免情牵意挂,他讲到了有关枣艺:“枣未熟时最畏雾,雾邑之则瘠而皱,存皮与核矣。每雾初起,或于上风积柴草焚之,烟浓而雾散,或排鸟铳迎击,其散更速。” 故乡枣多,因枣而忆及的故事却不多,“余小时,闻有妇女数人,出挑菜,这树下,有小儿坐树梢,摘红熟者掷地下。竞拾取,小儿急呼曰:‘吾自喜周二姐娇媚,摘此与食。尔辈黑鬼,何得夺也?’众恕詈,二姐恶其轻薄,亦怒詈,拾块击之,小儿跃过别枝,如飞鸟穿林去”。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