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定边县春秋时为昫衍戎所据,秦属北地郡马岭县。宋时在这儿置定边军,明朝改为定边营,清朝又改作定边县。定边县名的“定边”二字,来源于宋置定边军。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乘周世宗柴荣死后,立子宗训年幼即位的机会,发动了陈桥兵变,在士兵拥立下黄袍加身,遂建立宋朝。
参与赵匡胤陈桥兵变的赵普,被赵匡胤所重用。头一年任枢密使,第二年又命为宰相。为了统一全国,平定各个小国,赵普协助赵匡胤制订了“先南后北”统一原的方略。先后攻灭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国。民心、军威大振,国力日益强盛。
一天饭后,闲来无事,赵匡胤又想起平定天下之事,便对赵普说:“自唐末以来,帝王换了八个姓,灾祸不息,战乱不止,原因何在呢?”
赵普回答说:“这是由于地方镇权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现今要治理国家,没有别的奇巧,只有控制他们的钱谷,没收他们的精兵,削减他们的权力……”。
不等赵普说完,赵匡胤早已心领神会。当机立断,改革兵制和官制。集中掌握兵枚,加强由皇帝直接管辖的禁军实力。
起初,禁军都驻在京师。后来,为了安定边关,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禁军开始部分地出守各地。对于远离京师的禁军,为了防止结帮组派,密谋叛乱,进行定期轮换,并在整个军律中实行“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的局面”。在地方官制上,也相应地作了进一步的改革,全国分为十五路,每路又分若干州,州设府、军、监。权力集中在中央的皇帝手中。
定边为永兴军路,这里地理环境特殊,安全极为重要。于是取“底定边疆”之意,把驻扎这儿的禁军改名为“定边军”。定边军向朝廷表示:忠心耿耿,保卫边关。赵匡胤遂在全军通报赏赐,予以表彰。定边军更加忠于王室。
到了明朝,该地仍旧袭宋名,只是将“军’’改成’了“营”,叫做“定边营”。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对这儿的“定边”二字极为欣赏,于是,舍“营”而为“县”。定边县就此得名。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