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山月夜聚风光,凤岭春烟绕八方”。凤岭位于黄帝陵东侧,是黄陵县八景之一。传说凤岭是落凤凰的地方。当年黄帝命伶伦作乐律,伶伦取懈谷之竹,先用其中厚薄均匀的做成竹管。开始,吹出来的音调没有阴阳之分,根本不成音律。人们讽刺伶伦说:“你吹的那竹管,不听则罢,一听把野兽都吓跑了”。有一次黄帝正在练习骑马,刚跨上马背,忽然传来伶伦吹竹管发出的怪叫声。黄帝的马听到这种怪音,吓得四蹄腾空,仰头嘶叫,把黄帝从马背上摔下来,伶伦赶快跑过去把黄帝扶起来,黄帝对伶伦说:“你制的这个小竹管能把我的马吓惊,可见很不简单,将来一定能吹出好听的音律来”。伶伦听到黄帝的鼓励,惭愧地对黄帝说:“我三年没有制成音律,这已是很大的罪过,黄帝还这样鼓励我”。黄帝说:“话不能这么讲,一根普通的竹管,上面钻了几个小孔,就能吹响,这就是你的发明和功劳,怎能说是‘罪过’呢?”说完,便牵马走了。 [CHAAD]
在黄帝的鼓励下,伶伦更加信心百倍,整天苦练,但仍然吹不出和谐的音调来。有一天,伶伦独自一人来到凤岭,躺在一块石头上冥思苦想,不知不觉睡着了。当他睡得正香时,忽然被树上一阵美妙的鸟声唤醒。伶伦马上坐起来揉了揉眼睛,仰头一看,只见树上落着两只羽毛美丽、体形优美的鸟在鸣叫,声音婉转悠扬,十分动听,伶伦睁大双眼,细心倾听,而且情不自禁地拿起自制的竹管,模仿鸟的叫声吹了起来,正在吹得起劲时,两只鸟突然停止了鸣叫,展翅飞走了。伶伦急得又是跺脚,又是招手。可是,鸟已经飞得无踪无影了。伶伦回去后把此事报告黄帝,又把他学来的半生不熟的鸟叫声,断断续续地给黄帝吹了一遍。黄帝听后高兴地说:“这种鸟叫凤凰,是鸟中之王。桥国能招来凤凰,这正是吉祥之兆”。从此,便把凤凰停息的地方叫作“凤岭”。伶伦每天来到凤岭,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专等凤凰来鸣叫。果然,凤岭树林里不断有凤凰栖落。不过,落在这里的凤凰,不一定都鸣叫。伶伦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在鸣叫的凤凰中,凤的鸣叫声音激情昂扬,凰的鸣叫声音柔和悠长。每对凤凰栖落后,一次各鸣六声,然后,连声合叫一遍,就飞走了。伶伦根据凤凰鸣叫的两个六声,经过长时间的揣摩、推敲,终于创制出音乐上12音律,受到了黄帝的赞扬。在此之后,伶伦又对各种飞禽走兽的叫声都一一记录下来,不断丰富他所创制的音律。比如用擂鼓可以表现马奔跑的蹄声;用口哨可以表现各种鸟啼声。有人说,现代音乐上用的简谱符号音乐简谱上用1234567,最早还是起源于中华民族,也可能源于伶伦制定的音律,不过那时的音符不这样写罢了。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