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当年这里曾是一个石湾,传说大文学家、大诗人杜甫来延时曾在这里枕鞋夜息,后人便依势凿窟建了祠堂,以示纪念。据记载“川口有唐诗,杜拾遗祠,记像石室,登望杜亭,得地高爽,俯瞰河流,祠有石刊墨人骚客多赋凭吊”即此。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诗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青年时期很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天宝十四年(公元75年)七月暴发了震惊唐王朝的“安史之乱”。战乱一下子把时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杜甫抛入了社会的最下层,他只得携子挈妇,与民众一起开始了逃亡的生涯。765年5月,杜甫先从秦先(今陕西蒲城县)出发,艰辛跋涉来到延安州(今富县)羌村落户。为了去灵武寻找肃宗,参加平叛,杜甫又从羌村出发北上,经石门,过徐寨,上万花山,沿川到达延安七里铺。途抵安塞芦子关附近,不幸被叛军虏擒,押解长安。九个月后,公元757年4月,诗人终于冒着生命危险,从小路穿越两军对峙的防线,投奔风翔,被肃宗任为左拾遗,后因谏救方而遭贬,再度回州羌村探亲。杜甫两次延安之行,是他一生中所经历的极其重要事件,使他更加了解了民情,体察了民苦,使诗人的“爱国忧民”思想更加坚定,在这一段的诗作中渗入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才写出了《三观水涨》、《晚行口号》、《玉华宫》、《避地》、《得舍弟消息》、《羌村三首》、《北征》、《彭衙行》、《喜闻官军已临贼境》、《收京三首》等十多首著名诗篇。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