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后稷为周族始祖, 邰为其封国,地在今陕西杨陵、扶风、眉县交界处。教稼台在陕西武功老城东门外,传为后稷教民稼穑之地。
后稷,姬姓,名弃,为帝喾元妃姜嫄所生。他所在的周族为黄帝姬姓一支,世居关中,执农不弃,成为著名的农业部族。祖传后稷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推举他为部落联盟的农师,推广农业技术,天下得其利。帝舜封他于邰地,号曰后稷。并替烈山氏而祀之为农神。
近年来,陕西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多次对杨陵西南约2.5公里处的圪塔庙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肯定它是一处“从原始氏族到秦汉时期长达三千多年的居住遗址”。出土八件带有“邰亭”印文的陶釜、陶瓮。这一遗址由于层位衔接,时序连贯,又有文献记载印证,所以被肯定为古邰国遗址。以后稷为始祖的周人世为农官,他们借助关中宜于农耕的地理优势,不断积累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将农艺措施运用于生产过程,结束了漫长、粗放、原始的农业自然生产状态,把我国农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周人自有邰开始的农业活动,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转化过程。教稼台是后人为纪念后稷功绩而建的砖砌平台,由于年久失修,多有残破。近年来,杨凌各大教学、科研单位及各界人士集资重修并勒石纪念。教稼台成为人们怀念远古先祖为农劳作的象征。周围农民于每年农历11月份在教稼台遗址旁举行河滩古会,以庆丰收,以饷农神。与教稼台隔河相望的武功郑家坡先周遗址的发掘,肯定了先周文化是在关中西部客省庄二期双庵文化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土著青铜文化,初步揭示了先周农业与关中地区原始农业的渊源和继承关系。
为了弘扬后稷事业,1934年在后稷生地(今陕西杨凌)建立了我国西北最早的高等农业学校——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西北农业大学前身)。解放后,又相继建立了陕西省农科院、中科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植物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研究所、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西北林学院、陕西省农校、陕西省林校、陕西省水利学校、陕西省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等农林科学教学、科研单位(已经合并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稷故乡成了颇具规模的中国农业科学城。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