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爱的枣树,他可以饭不吃、觉不睡,甚至不惜倾家荡产,也要与枣树为伍,周边的人都叫他“枣痴”。他就是我区红枣产业协会会长苏化民。
苏化民,武屯镇御宝村贺王组人。小时候,他家里后院有几棵歪脖老枣树,那就是苏化民兄弟姊妹们的乐园,秋季枣子成熟的时节,他们便围着枣树,盼着风儿能吹落几颗枣子,好让他们尝尝鲜……在那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枣子绝大多数被父亲换成了家里的口粮,仅剩几个“裂枣”留给孩子们解馋。那时,苏化民就有一个理想,等将来有钱了,一定要把枣吃个够。
1972年,苏化民从临潼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先后在御宝小学和武屯初中任教,但他童年的枣树梦一直没有破灭,抽空阅读了大量关于枣树栽植的书籍,为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苏化民毅然辞掉了他从事20年的民办教师职业,回家搞起了枣树栽植。他决定把水肥条件最好的那块草莓地腾出来,此举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草莓正处于盛果期,正是卖钱的时候呀。认准的路就要走下去,苏化民硬是顶着家人的压力,挖了草莓栽枣树。为了更好地照顾心爱的枣树,他在地头盖了两间房,吃、住都在枣园里。开始由于缺乏资金,为了解决苗子问题,苏化民就从沿石川河的老相枣园里挖回根蘖苗栽植嫁接。经过几年的实践,苏化民发现相枣的季节性强,鲜食期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为延长市场供应期,他先后向市、区林业技术推广站、西北林科院红枣研究所及兄弟区县的枣树专家请教,引进品种,在自己的四亩枣园里进行试验,光车票摞起来就有十多公分厚。经过三年潜心钻研,嫁接新品种,苏化民成功了,园里的枣树品种有“梨枣”、“冬枣”、“雪枣”和“大圆枣”等30多个,其中“大圆枣”既有“相枣”的脆、香、甜的特点,又有早熟、高产、果形大、品质优的优势,众多品种填补了市场空白。
苏化民为收获付出了很多,家里每年的收入大都被他用在了枣树研究上,老屋年久失修、父母生病住院、儿女婚事,他都没能尽到责任,他很愧疚……但苏化民心里清楚,枣树栽植只有上规模,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因而周边有想栽枣树的村民跑来找苏化民请教技术,他都会毫不保留,悉数教给,把自家的枣园当做学习试验田,还骑着摩托车上门服务,年平均行程三万多公里。有谁资金暂缺,他就让先拉枣苗,等挂果后再付款。武屯镇沟王村的千亩枣园基地就是苏化民倾力帮助的成果。金秋时节,枣子挂满枝头,随风摇曳,丰收里渗透着苏化民的滴滴汗水,五、六年的时间,苏化民已在这片枣园里,嫁接新品种枣树达五万余株,使这里的群众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
渐渐地,苏化民感到自家的枣园地方偏、面积小,不能适应周围枣农的学习需要。于是在2003年,他又做出了一个大动作——沿振关路承包了六亩地,一包三十年。把原有的四亩枣园几年的收入又投入了进去,开始了艰苦的二次创业。枣园的面积扩大了,为了减少成本,年近五十的苏化民起早贪黑地劳动,甚至在烈日下荷锄、背喷雾器。劳动中,他发现要除树行间的多年生杂草,用普通的除草剂单一喷雾效果不好,他就把“草甘膦”和麦田除草剂混合喷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4年10月,苏化民又联合我区枣农,成立了红枣产业协会,大家一致推选他任会长。作为会长的他又忙着到各村为枣农培训,出外联系销售客商。两年来,共召开理事会会议20多次,召开培训现场会26次,印发资料四万余份,销售红枣42万公斤。
苏化民的新枣园已经开始挂果了,但他又发现枣子丰收的时节价钱较低,他又想建一个冷库来调节市场,把乡亲们丰收的枣子贮存起来,到冬春时再销售出去,让枣农朋友多赚些钱。愿“枣痴”会长的梦能圆!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