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法门寺是因塔设寺,又名塔寺、塔庙。法门寺的创建时间和真身宝塔同期。《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载:周魏以前,寺名育王,僧徒五百。及周灭法,厢宇外级,惟有两堂独存。这是有关法门寺寺宇最早的记载。有僧五百,说明当时法门寺规模不小。有“厢宇外级”,估计其建筑格局合乎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格局,以塔为主体,殿堂廊院散置周围。此后虽有扩修,但无大的改变。唐高示显庆五年(660)在新修四级木塔的同时改建寺宇,“由是危槛对植,曲房分起”,为了与真身塔相映成趣,张彧《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并序》记载“全杖一柱以戴天,蜿蜒霞舒,揭万楹以捧日”又记肃宗时“顷寺之门楼及钟经等阁及东西行廊,星霜殆改,罔克厥构”。由此可见,高宗所修法门寺之庄严高大的山门、钟鼓楼、藏经阁及东西两则迥廊。建法多用对称布局,但曲折回绕,错落有致,富有变化。明代张杰在《重修法门寺大乘殿记》中云:大乘殿前有御香亭,最前有舍利塔……殿北侧,东西唐制二十四院、钟鼓楼、护法幢、九子母殿并皆完俱。法门寺安奉佛祖真身舍利,唐王朝供奉为佛教之总道场,小乘、大乘各宗兼弘,显教、密教圆融,这里是全国朝佛之中心。王朝对寺宇的修葺贯穿唐代始终,不惜巨资,几经扩修,殿堂楼阁日渐增多,真身宝塔益发雄伟,寺域日渐扩大,终于完成瑰琳宫24院,成为古代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僧人最多的皇家寺院,并辅以严格的僧伽制度:法门寺住持僧由皇帝任命;法门寺僧团由高层次僧人组成,僧伽不拘宗派,各宗并弘。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十分完备的皇帝迎送佛指舍利的仪轨、弘法和法事制度。这种伟大的包容,使法门寺成为“九经十二部”总传的道场,大唐佛教文化的中心。故而,它的建筑也就有了不让皇宫的气度。它的24院包括: 1、释迦院:以诵习佛教经典为业,宣示佛祖事业、教化及教旨,为众院之首; 2、弥陀院:主诵净土“三部一论”,供奉阿弥陀佛; 3、塔会院:即真身院,专门护持供养真身舍利宝塔; 4、毗卢院:诵习《华严经》,供奉毗卢遮那佛; 5、罗汉院:专门供养小乘修行者所成就的最高果位; 6、祝寿院:即诞生院,专为皇室祈福、请寿而设; 7、上生院:供养无量寿佛; 8、天王院:供养四大天王; 9、三圣院:供养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主弘净土三经和《华严经》、《法华经》; 10、十王院:即普贤院,十王为普贤十大愿王; 11、五会院:专修净土五会念佛法门; 12、圆通院:即观音院,专门供养观音菩萨; 13、净光院:主修斋天、敬天教法的道场; 14、净土院:专修净土念佛法门; 15、北禅院:修禅法、悟般若; 16、南禅院:修禅法、悟般若; 17、西禅院:修禅法、悟般若; 18、维摩院:主讲《维摩诘经》,弘扬“不二”大乘教旨; 19、妙严院:诵持楞严咒,讲诵《金光明经》; 20、地藏院:供养地藏菩萨,为众生消灾,为亡灵祈福; 21、戒坛院:为四众授戒,弘扬各种戒律; 22、吉祥院:即文殊院,供养文殊菩萨,弘扬文殊信仰; 23、新兴院:即弟子院,相当今之佛学院,乃是专门的佛学教育机构; 24、有学者认为,还应包括寺院服务管理的浴室院、库院、修造院、供方僧住的招提院及供养道教神祗的城隍庙院。 明弘治18年(1505),《重修法门寺大乘殿》碑载当时24院为:释迦院、弥陀院、濡湿院、罗汉院、塔会院、祝寿院、净光院、毗卢院、千僧院、十王院、天王院、上生院、三圣院、圆通院、新兴院、修造院、经藏院、戒坛院、净土院、妙严院、五会院、北禅院、南禅院、西禅院。 综上所述,不难推知唐法门寺建筑格局是以塔院为中心,以厢宇为单元,由24院组成,沿山门、宝塔、大殿构成的中轴线对称分布。这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宫殿建筑中以中轴线布置的院落式格局。它不靠高峻造势,而是以庞大的平面展开的建筑从整体上显示恢宏的气势。屋顶的流线形微翘的飞檐呈现出内在的张力,用房屋布局的曲直、主次、升降,表现建筑的节奏感和音乐美。选址时又据地理阴阳学说披山带河、负阴抱阳,气聚而不散,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于僧人们在青山白云、流水清泉中悟道成佛。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