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五、周至竹峪及周边出土的西周青铜器 从周至竹峪及周边出土的青铜器来研究,凡出宝之地,必是曾经有过辉煌之时,此地除流失之宝不知其数外,现收藏于国库之宝有铭文的西周中早期青铜器多达十四件,除宋代出土两件外,其余都是清末及现代出土收藏。这些文物足以说明盩厔与西周的关系及盩厔在西周中早期对西周的贡献,这些宝藏对研究周至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佐证。 1、《孑又 父鬲》:西周晚期。宋熙宗(中)出土于周至。铭文:“孑又 父作尊鬲(音利)子子孙孙永宝用”。 2、《□簋》:西周中期后段。宋代出土于周至。铭文:“□作皇祖益公、文公、武伯、皇考龚(恭)伯鼎彝,□其洍万年无疆,灵冬(终)灵令(命)其子子孙孙永宝用享于宗室”。注:恭王以后,皇族后裔作器。 3、《邓孟壶》:西周晚期(邓即登,微氏家族,昭王后期,穆王前期)。清·光绪中出土于周至。铭文:“邓孟作监妟(宴)尊壶子子孙孙永宝用”。注:周至邓姓(仓峪)、孟姓(孟家村)是否与此壶有关待考。 4、《作宝簋》:西周早期后段。1966年出土于周至。铭文:“作宝簋”(器盖两处)。 5、《太师簋》:西周中期后段。1972年10月出土于周至竹峪下仓峪。铭文:“太师孟姜钵簋”。注:西周初成王年幼,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此器或为姜子牙后裔所铸。 6、《饕餮纹爵》:1973年出土于周至竹峪仓峪。注:饕餮(音掏铁)纹是商代晚期西周早期青铜器具有代表性的纹形。 7、《王作姜氏簋》:西周晚期。1974年出土于周至八一村。铭文:“王作姜氏尊簋”(器、盖两处)。注:懿王正妻为姜姓女子。此器乃懿王为姜氏所铸。 8、《王作仲姜鼎》:西周中期前段。1981年3月出土于眉县青化油坊堡村南(竹峪南原北下二阶台地)。铭文:“王作仲姜宝鼎”。注:王姜,懿王后妃。懿王为其妃作鼎。 9、《窃曲纹鼎》:1977年出土于周至竹峪。注:窃曲纹是西周中、晚期青铜器纹形。 10、《父辛鼎》:西周早期前段。1975年出土于眉县青化风池村(属竹峪南原原区)。铭文:“父辛”。注:微氏家族在穆王时一个叫登(即邓)的人为其父——在朝中担任册折之职(史官名,折又称册折)的人作鼎。《墙盘》中被称为“父辛”。与其它地方出土的《登尊》、《登卣》、《登爵》同出一人。登即邓,其人作器颇多,仓峪邓姓是否与此人有关,待考。 11、《此母觯》:西周早期前段。1972年出土于周至竹峪解家沟。铭文:“此”(外底),“母”(内底)。注:觯(音至),古代饮酒的器具。“此”,雌的本字。 12、《父丁爵》:西周早期后段。1972年出土于周至竹峪解家沟。铭文:“吊父丁癸”。注:是祭吊父丁的作器。 13、《敔作旅簋》:西周恭王世。1982年出土于周至竹峪凤凰岭村。器盖铭文:“唯十又一月既生霸,乙亥王在康宫各齐室白召敔,王赐敔狐裘,敔拜额首敢对扬王休用作旅簋,□敔其子永宝用”。注:敔(音语)是被康王召见之人,疑为南宫适后裔,旅是军旅的意思。康王奖敔狐裘,敔感恩康王,故作器为子孙留念。 14、《亚父丁簋》:西周早期后段。1982年出土于周至。铭文:“亚父丁”。 六、盩先王宗室(西裕殿子圪塔) 西周南原竹峪西裕村东南300米处,竹峪沟西崖边有一地方,今人叫殿子圪塔。1974年村民平整土地时在殿子圪塔挖出大量的古瓦当,陶质下水管,奶丁砖,该遗址多处有用夯土补修的痕迹,夯土厚11厘米,平夯,有处夯土层高达4米。遗址周围碎瓦残砖俯拾皆是,不久前县地方志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协同笔者与薛俊武先生,李景勋先生等人同时参观考察拾到不少砖瓦碎片。 该遗址经有关专家考证认为周秦汉宫殿遗址,二OO三年周至县已申报被批准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的出土文物图片及具体内容刊登于2002年《考古与文物》第72、73、74页。 西裕殿子圪塔为盩先王诸盩宗庙。距殿子圪塔一里路的西裕西崖边,与殿子圪塔平行线上有一小村叫姬亶面,原为姬亶庙遗址是古公亶父庙。此遗址坐南向北,远望可见岐山扶风周原,向西便是姬家沟,姬家沟有一地名叫姬家咀,姬家咀有周文王庙遗址。相传这一带是西周文王大革命时的军事基地,传说文王四子周公姬旦就生于姬家沟。《终南仙境志》载周至竹峪文王庙与岐山文王庙周围泉水一脉相通,地隔百里,岐山水涨周至水涨,周至水落岐山水落。 姬家沟西裕至今有姬姓后裔繁衍,辈辈皆传为文王子孙。现有子孙二百余众。 周至竹峪西裕村东西一公里内三个西周早期宗庙遗址并存,以此说明此地是西周的圣地,是盩厔肇启之地。 七、昌公原 民国十四年《重修盩厔县志》载:“盩厔是文武二王式化之地。” 广义的昌公原是渭河以南的原区,也叫西周竹峪南原。狭义的昌公原是今哑柏以南的昌东村、昌西村,原上原下约有五平方公里。昌东、昌西是西周竹峪南原的一部分。为什么叫昌公原?通过探索盩厔,考其当地及周边出土的文物,以及历史地名,专家认为该地为西周文武二王时的军事基地,是为文王、武王时于盩厔屯兵养马调教将士,培训干部,教化民众的地方,因亦有式化之记载。 文王姓姬名昌,姬昌是古公亶父的孙子,季历的儿子,季历被商王杀害,姬昌继承了王位,商王仍封姬昌为西伯侯。商周时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因之世人尊姬昌为昌公。据有关资料记载,文王在世时并未称王,武王灭商后追封古公为周太王,季历为季王,姬昌为文王。 古公生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太伯无子,仲雍生两子,长子昂,次子旻。季历生一子昌。 昌生来有瑞圣。古公说:“我世当有者在其昌乎。”意欲日后将王位传给昌。但周人以前的传位方式是长及幼。幸太伯、仲雍通情达理,善解父意,兄弟二人在甲祖二十八年(前1146)趁父病危之际,以外出采药为名,强忍抛妻弃子之痛,一说潜奔江南荆蛮之地。古公卒未回西岐,让位于季历。仲雍遗在岐山的旻、昂遂以祖父之号称为古氏,后来曾辅佐西伯昌任上士,加封为大夫。太伯、仲雍为国家之计断发纹身潜奔江南,带去周地文化,被当地土著人举为君长,于江苏无锡梅村一带建立了吴国,以国为氏叫吴氏。 一说太伯仲雍去了太白山,古公死未归,在太白深山修行成道,后来成了大仙。文王继位后封太伯为大太白神,仲雍为二太白神,季历为三太白神,后人于太白山为三位神仙修建庙宇。把太伯、仲雍修行的山,命为太白山,从此便有了太白山之名。武王灭商后,命姜子牙在太白山南天门张榜赐封周纣两军交兵的有功将士。现太白山有封神台遗址。 古公死后季历继位,与商王挚事通婚,商王命季历入朝,赐给季历玉土马匹金银,季历返回西岐,征伐西落鬼戌战十二狄王,周人势力逐渐壮大,商王看到西伯周人力量强大,怕周人反叛,派人暗杀季历亡,但又怕周人反,追封季历子昌为西伯候,仍归商管辖。 昌继位后,招贤纳士,拜姜子牙为师,二次移民渭水流域,听取散宜生、南宫适、姜子牙的建议,将军事中心移至周至,以便日后控制关中,于先王首到之地竹峪南原发展农业生产,屯兵养马,扩充兵力,培养军事人才,以盩先王宗庙为中心,在渭河以南的二阶台地建立军营。据考证今哑柏、青化、竹峪、翠峰一带带寨的村子如上郎寨、下郎寨、滹陀寨、新白寨、老白寨、蒋寨、刘家寨、朱曹寨、东寨、西寨、谭寨均为文武二王时驻轧军队的地方。于此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及兵力,周人实力不断壮大,南统蜀汉,西伐蜜须,计灭崇国,统一了三秦。 昌公原昌西村有一个堡子名吕家堡,吕家堡有一古城,1986年村民建房时在古城墙下挖出西周青铜器戈五件。 相传昌公原吕家堡是吕姓后裔的郡望所在地,此村居民大多姓吕。西周武王大将吕伋是吕姓人的祖宗。武王灭商,吕伋受封于此。昌公原是文武二王时的军事基地,吕伋世代为西周武官,因亦有吕姓后裔繁衍于吕家堡。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