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朝入关,第一代皇帝顺治,在位18年。因看破红尘,遂断然丢下江山社稷,悄然离开北京城,云游天下名山大川,寻求清净之地出家归皈佛门。那年康熙帝玄烨只有8岁。过了一些时日,康熙问母亲:“我总没见过父亲,现在我想见见父亲,到底我有没有父亲?”母亲说:“有。你的父亲现在京城西南方,有一处山上有座寺院,名叫西寺。你父亲在那里‘私欲静’”。康熙说:“我要找寻父亲去。”母亲说:“那我就把你父亲的容颜相貌与儿细讲一番。”过了一向,康熙准备就绪,就在京城禁卫军中挑选几名护从,化装出京,一路向京城西南而来。晓行夜宿,走了足有一月。这一日来到建有“西寺”的山上,进到寺内,倒是未见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禅院空寂,甚是清静。康熙到处寻找,不见有僧人。好容易碰到一位禅师,打躬作辑询问:“这里还有老师傅吗?”禅师答道:“那边房子里有一位师傅,身体不爽。”康熙听罢,立即奔进那间房子。把床上被子一揭,有一位老师傅。观容颜看相貌,真如母亲所说。便温和地问道:“师傅尊姓高名。”那师傅轻声言道:“我叫‘八叉’和尚。请问小施主,你来时秋苗可好?”康熙答曰:“我来时一路上但见秋苗绿油油,长势喜人”。康熙回答后,那老师傅便再不吭声。康熙暗想,这师傅相貌倒像母亲说的,但名字不对。在这里又找不到别的老师傅,久留在外,让母亲牵挂,不如及时回京。 康熙回京马上拜见母亲。母亲便问:“儿呀,你出去这长时间,可找见你的父亲没有?”康熙答道:“见了一位老师傅,看容颜相貌好像是父亲,但名字不是父亲的名字。”母亲又问,“那师傅说他叫什么名字?”康熙说,“那师傅说,他叫八叉和尚”。这时,他母亲惊讶地说:“儿呀,那就是你的父亲。你来看。”母亲在案台上用毛笔先写了一个“八”字,后又在八下一撇一捺打了一个“乂”,说道,“这八字和这乂字合在一起是个父字,你这可失去机会了。”康熙一听,脸涨得通红,着急起来。他母亲又问:“儿呀,那师傅还问你什么没有?”康熙道:“那师傅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只问了我一句话,‘你来时秋苗可好?’我说,我一路来看见秋苗绿油油的,长得很好。”他母亲一听这话,忽的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那师傅正是你的父亲。儿呀,母后的奶名便叫‘秋苗’。儿呀,快去寻找。”康熙不敢怠慢,又急如星火地出京城,下西寺找问父亲。这一回再没见到那位老师傅。又去询问老禅师,他告诉康熙,自上次他们见了一面后,人就离开寺院云游四方去了。问“可能去向何方。”说道“不知下落。”康熙无法,只好回京禀明母亲。母亲一听,说:“这下再找就难了。你过一段时间再出去找。现在先多派几路人马到全国各地去找,探访线索。” 这一停就是几年,康熙已经十六岁了,正式登基处理天下军国大事。他日理万机,百废待举,无暇抽身寻父。又几年过去了,内乱平息,百姓逐步安居乐业,天下一派太平景象。 一日,康熙和母亲在后宫闲聊,又提起父亲的话题来。为了了却母亲和自己的一桩心愿,康熙决定再次微服私访。既了解天下民情官弊,又寻访父亲踪迹去向。安顿了朝廷事务,康熙带上两个贴身侍卫,悄悄离开京城。又是晓行夜宿,不日来到西安府地面,把个十三朝古都里里外外访查个遍,连父亲的影子也没见。他不泄气,沿着终南山下一处处道观、一个个寺院齐齐访查。上楼观台,没有;去塔儿峪,没有;到西楼观,又没有。他不灰心,再向西走。访到仙游寺,走南寺穿北寺仍然没有。他翻沟越梁,沿山架岭走出黑水口。正待沿黑河岸向下行走,却忽见山前路中间斜身卧地,躺着一位禅师。那禅师随身带的佛具棍斜放在身上,头顶上隔点距离左边放一吃饭瓢,西边放一器具。康熙从禅师身边走过,淡淡看了一眼,心想,这一和尚真没礼性,哪有这样睡觉的。走了一段路,忽然间灵机一动,来了感觉。人常说:“聪明不过帝王。”这康熙细细回味刚才一幕,那吃饭瓢放在头顶左边,另一器具放在右边,好像个“八”字。这人身体和那件佛具棍交叉在一起是个“乂”字,“八”加“乂”字叫做“八乂”,合在一起为“父”字,是父亲!急忙回头向来时的路上退去,以便与父亲相认。却早不见了那位睡在路中间的和尚和一切物件!康熙心里非常难过,又往北边走,来到司竹府竹林寺,还是没有父亲的身影。看看红日当顶,万里无云。他一时心情又轻松起来。朝西走,到周至县城去。来到黑河东岸时,早有一位官员率领一班衙役在河岸上等候。见康熙驾到,急忙稽首叩头,恭请圣安。康熙一见这阵势,心中打个激灵。暗想,我到周至,本是微服私访,又未通知地方上接驾,这周至知县是咋样知道我要来的消息的。虽心中存疑,但未言明。于是口谕,“卿等先回县衙,朕随后即到。”这时那班接驾官役叩首谢恩,返回城去。 再说康熙与两内侍且行走且探讨那位禅师可能去了哪里的话题,不觉期来到了周至县城东门外。这时又见周至知县和县署一班官差衙役赶来接驾。他们齐刷刷一片双膝跪地,额头顶地再三叩拜,口称:“卑职不知圣主驾临,未能远迎,罪该万死。”康熙温言慰籍:“卿等不是在黑河边就迎驾了吗?何罪之有!”知县抬起头来,露出惊疑的神色,忙说:“卑职未到黑河,不敢欺罔圣上。”康熙定睛一看,才发现这眼前的知县不是那个在黑河边迎接他的人。心中疑虑加重,又不便再问,且随知县住进县府公馆,接受治宴洗尘。一宿无话。 次日,康熙早膳用罢,屏退县府官员,随意城中闲游。来到县署西侧城隍庙前,但见牌楼巍峨壮丽,大殿金碧辉煌。遂步入殿内,观瞻城隍容颜。却是高额宽颧,童颜鹤发,似曾相识。再细细思索,灵犀一动,原来这城隍正是在黑河东岸迎驾之人!一时圣情难却,随口赞道:“卿真乃灵应侯一般!”言末已,城隍爷在空中即口答应:“谢主隆恩!”从那以后,周至县的城隍和其它县的城隍地位不一样,穿戴不一样。其它县城隍戴的县官帽,周至城隍却戴丞相帽;在八仙庵和西安都城隍庙里,周至的城隍是排列在最前边的。 【李瑞祺】周至县二曲镇圣学南巷人,生于1949年3月。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先后从事兵、农、工、学诸行业。曾在马召镇政府、镇东村村委会工作。平素热爱文史哲。利用业余时间采访撰写地方民间故事、历史事实考证。写有诗作《西蜀秋梦》、《凤凰山纪事》,《淳风岭的传说》、《周至县城城址考》、《王婆婆传奇》、《辛德禄与辛家寨》、《千年古城二曲镇》等。现担任周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县民俗礼仪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县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县史志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等职务。
作者:李瑞祺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