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米脂城南凉水沟的卧虎湾里,有一种质地细腻、延展性极好的红胶泥,当地人把它叫"旋泥"。很久以来,聪明、勤劳的凉水沟人善于用旋泥制做泥娃娃,把它作为赚钱、养家糊口的一种本事。可实质上这泥娃娃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 泥娃娃,是米脂泥玩具的总称(绥德人叫泥马马)。其品种有泥娃娃、泥马马、泥老虎、泥猴猴、泥公鸡、泥狮狮等十余种,从清朝末年一直流传至今。这种粗旷、质朴、黄土味十足的泥玩具不仅好看,而且安有咪咪(哨子)可以吹响,因此很受群众特别是儿童欢迎。 凉水沟会做泥娃娃的人家很多,但最早由崔姓人家做起。遗憾的是,《崔氏家谱》对这种民间工艺没有任何记载。因此,泥娃娃在崔姓人丁里是谁最先开创的;做泥娃娃的模型和一整套工艺流程,是崔姓人发明的,还是别处学来的?都已无法考证。 民国年间,凉水沟会做泥娃娃约有崔应贵、崔应有、田富年(崔家女婿)、冯树明(崔家女婿)、冯树安(冯树明的堂兄)五家。这些做泥娃娃的人家大都是以婆姨为主制作,男人做帮手。其中做得时间最长、数量最多、很受人欢迎的是田富年家。田富年就是我爷爷。我奶奶田崔氏的父亲叫崔崇山,生子女6人(二男四女),大都会做泥娃娃。这会做泥娃娃的五户人家,崔应有和冯树明家比田富年家做的时间短,比崔应贵和冯树安家做得时间长。崔应贵和冯树安家的后代不再干此营生。 我奶奶田崔氏从小心灵手巧,先跟大人学做泥娃娃,后来手艺超过大人,从制儿童泥玩具发展到做泥彩家庭装饰品。比如墙上挂的辟邪朱刹判(钟植)、寿星、挂娃娃、挂马马、挂虎虎和可以摆在梳妆台上的狮狮、猫猫、大娃娃;还有专门用来敬神的祈子娃娃、香钵钵、土神像等。她的泥娃娃、泥挂饰受人喜爱,卖得很好。不仅在春夏两季庙会上可以卖出,还可以在秋冬季节走乡串村给那些爱装扮窑洞的婆姨们出卖。 泥娃娃看似简单,但工序繁多,制作很辛苦、很累人。先要备料,把旋泥从山窝里挖回来,然后捶泥、脱胚、软修整、硬修整,洗胚、蘸白、彩画(反复着色七八次);做咪咪(哨子)、安咪咪、糊纸腰、刷胶水、上油漆……约20多道工序。三个熟练手做一百个泥娃娃,也得劳累三天才能完成。每个做泥娃娃的人家一年至少也要做上五六千泥娃娃,辛苦可想而知。会做泥娃娃者的手没有不缴裂的。可以说,一切民间工艺品中都饱含着劳动人民的心血、汗水。 我奶奶辈做泥娃娃有了名气,成品一般用不着出去卖,大都批发给那些挑担串乡的货郎小贩。他们挑着凉水沟的泥娃娃下乡或赶庙会。在米脂周边的榆林、横山、子洲、绥德、佳县等有庙会的乡镇零售。古历三月十八米脂南关有娘娘庙会,凉水沟泥娃娃是应时热销产品。三天庙会日,娘娘庙里里外外摆放的全是泥娃娃,连神像前供桌上放的也全是祈子泥娃娃。来赶庙会的善男信女,可以什么也不买,但泥娃娃非买不可。俗话说:"三月十八,不买泥娃娃不发。"米脂城里人在三月十八买泥娃娃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说来也怪,尽管凉水沟一年四季都可以做泥娃娃,但平常日子你在街上绝对其不到泥娃娃,只有三月十八娘娘庙会上才有卖泥娃娃的,因为那是传统古若的求子节和保佑儿女节。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