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乃为汉武帝曾孙,因巫蛊之祸株连,被废为庶人。由其祖母史氏和许广汉兄弟抚养,仍称皇曾孙。自愧与皇族同宗而不能与其共享,常来蒲城县境内的卤阳湖畔散步,目睹了奸邪猖狂肆无忌惮,更体察了百姓疾苦冤情。他为人正直,久怀除奸禁邪拨乱反正之志,深感奸臣酷吏祸国殃民之患,恨无权柄,一筹莫展。后因孝昭皇帝驾崩,其后无嗣,即按宗簿由近及远排查,查到刘询年已十八,少时品学兼优,多为大臣们赏识,遂即位为汉宣帝。 相传二千多年前,西汉昭帝年间,莲芍县今蒲城县卤阳湖涸滩,附近村民曾用卤水制盐,为其自食。当地官吏趁机私收盐税,横征暴敛,鱼肉人民。一天刘询骑马去冯翊郡,路过今汉帝村附近,碰到县吏公差,逼收盐税而殴打群众。刘询眼看酷吏恶役,横行乡里,深感不平,当面就说了两句公道话,吏役蛮不讲理,欺他是行路之人,多管闲事,要把他带到县衙门里去问罪。刘询心想,咱虽系皇家之孙,但已废为庶人,去衙门必遭不白之冤,莫奈何只有上马向东北方就走,哪知县吏公差不肯放手,紧紧追赶,直到紫荆塬脚下今安丰村附近,刘询的马鞍翻转,他顾不得扶鞍捆绑,急忙勒马向西奔逃,一直跑了约有十里之遥,到达今宜安地界,捆鞍绳被马绊断,马鞍坠地失遗。刘询急于奔命,也不敢去拾遗鞍,遂即打马下塬,向北驰奔,途中把一只鞋从脚上滑掉也不知道。下塬时,急不择路,快马加鞭狂奔,刚到今滑曲时马被滑倒,急忙爬起身来,吏役还在穷追不舍。尽管摔了一交,还得鼓劲上马向东逃奔,马跑不足二十里左右,他感到人困马乏,无力前行,到达今椿林乡护难村附近,村旁一位老农,见他这种狼狈相,问明了情况,深表同情,遂叫他到村内躲藏,并吩咐村中人,如有人来问,就说向东过去多时了,骗走了县吏公差,才掩护了刘询。老农又给他换上了鞋,拿了一些干粮,送他向西南逃走。 为纪念此事,此村改名“护难村”延用至今。 刘询骑着马向西南走不多时,太阳已经落山,暮色苍苍,四野茫茫,路旁芦苇丛生,远眺十余里水滩交错,杳无人烟。不料碰上了几个歹徒,他便打马夺路向南逃走,而歹徒们不肯放过,拼命追赶。距离今之王家村不远,刘询急中生智,弃马而走,徒步上塬。天色虽然已黑,庄人尚未闭户,他就悄悄溜入门内,恰巧院内墙角有一空瓮,迅速跃身跳入瓮中,并将旁边的一个烂竹笼覆于瓮上。这家主人丝毫没有发觉,遂即关门闭户。刘询在瓮中停的时间很长,并未听到别的动静,即出瓮向主人道谢,同时还告诉了他的姓名和遇盗失马之遭遇,主人安慰刘询说:“这里全是荒草野滩,人烟稀少,盗贼出没无常, 失马事小,只要你人身安全就是万幸。”刘询在此也不敢久留,即动身回长安去了。 汉宣帝刘询,于公元前七十三年即位以后,因其憎恨乡里奸邪,深知民间疾苦,不仅能坚持“文景之治”的轻徭薄赋方针,而且继续执行了高帝的“休养生息”政策,深受群众的爱戴。因此,后人将他在卤中偶遇污吏恶役打人及其替群众讲公道话的地方,命名为“汉帝村”;出亡途中马鞍翻转之地取名“鞍翻”,后以谐音雅化为“安丰”;在遗失马鞍之处而得名“遗鞍”,后雅化为“宜安”;奔逃中把鞋滑掉的地方取名“鞋溜”,转写为“鞋刘村”;在急奔中马被滑倒的曲家即改名为“滑曲”;他藏身的村庄,命名为护难;在瓮中藏身的地方则取名瓮王村,后以姓氏更名王家村至今。 这一民间传说,在蒲城县境内流传甚广,影响较深,至今二千余年依然如故。使蒲城境内的地名丰富多彩。
作者:本站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