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 关于天地开辟、宇宙起源,现代自然科学已经作出了比较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例如,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的理论,等等,这里不详述了。我们古代的先民对宇宙起源天地开辟的看法,在神话中留存下来。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关于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 唐欧阳询等撰写的《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中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清马骕《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中说“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黎氓即黎民,即人类)。明周游《开辟衍绎通俗志传》第一回云“(盘古氏)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持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用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 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而混茫开矣。”明董期张《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纪》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南朝梁任昉撰《述异记》卷上说:“南海中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又说:“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 宋罗泌《路史•前纪一》注云:“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庙祀……荆湖南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元丰九城志》:广陵有盘古冢、庙。”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卷四云:“广都县有盘古三郎庙。” 从以上所引文献,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看法: (一)古人认为,盘古氏不但开天辟地,而且是人类的始祖,万物产生的根源。 (二)盘古氏的墓冢、庙宇,所在多处。 (三)盘古之形龙首蛇身,是一切龙的传人之祖。 (四)盘古之后“乃有三皇。” 二、三皇概况 关于三皇,说法不一,综观资料,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一)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九州长天下。(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春秋纬》; (二)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清陈寿祺辑《尚书大传》) (三)伏羲、神农、燧人(汉班固《白虎通》);(四)伏羲、神农、祝融(同上); (五)伏羲、神农、女娲(《春秋纬运斗枢》); (六)伏羲、神农、黄帝(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七)伏羲、女娲、神农(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 第一种说法纯属神话而不具体。另外六种说法中,伏羲、神农出现的频率最高,排在第一位,而燧人氏和女娲排在第二位,黄帝和祝融排在第三位。若考虑到时间顺序,当以燧人、伏羲、女娲更为合适。因为《帝王世纪》明确地说:“太昊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庖牺即伏羲,与女娲同时,而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同时,或炎帝在黄帝前,至于祝融,乃炎帝或黄帝之后裔,时间最晚。所以我个人认为:三皇应当是燧人、伏羲、女娲。 三、关于伏羲和女娲 三皇中之燧人氏,《太平御览》卷七八引《礼含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为燧人”。燧人氏建立的国家,大概叫做“燧明国”。 有关燧人氏和燧明国的神话的传说不多,燧明国地点在何处不确,这里就不再探讨。 三皇之中的伏羲、女娲,古籍中记载的神话传说资料较多,关于伏羲有如下说法: 1、“庖牺氏,风姓也。制嫁取之礼,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庖牺,后或谓之伏牺。”(徐宗元辑《帝王世纪辑存》卷一) 2、“太昊伏羲氏。”(《世本帝系篇》清张澍粹集补注本) 3、“(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遗记》) 4、“太昊伏羲氏始制文字,首画八卦,为万世文明之祖。”(《三字经训话》) 5、“伏羲氏,风姓,号太昊,以木德王,建都宛丘。”(《三字经注释备要》) 6、“(伏羲)始画八卦,造琴瑟,教嫁娶,作书契代绳结,造网罟教渔猎,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同上) 7、“伏羲画卦,画于无文字之先,苍颉造字,制于有文字之后。”(同上) 8、“(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唐司马贞《贞记•补三皇本纪》) 9、“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建木。太昊爰过,黄帝所为。”(《山海经•海内经》) 10、“孟春三月……其帝太昊,其神句芒。”(《礼记•月令》) 11、“太昊,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 从上所引资料,可见伏羲是人性和神性相结合的一位人类始祖,作为人,他姓风,号太昊,名伏羲。画八卦,造文字,结网罟,教渔猎;造琴瑟,订嫁娶,取牺牲,充庖厨。作为神,他能缘建木(天梯)登天下地,为管理东方的春神帝君。 而关于女娲,古籍中记载的是: 1、“天皇(即伏羲)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张澍粹集补本《世本•氏姓篇》) 2、“女娲作笙簧”。(同上《世本•作篇》) 3、“女娲,太昊氏之女弟”。(同上) 4、“女娲祷神祠,近而为女媒,因置婚姻。”(汉应劭《风俗通》) 5、“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楚辞•天问》) 6、“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楚辞•天问》王逸注) 7、“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木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淮南子•说林训》) 8、“俗话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汉应劭《风通》) 9、“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人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淮南子•览冥训》) 10、“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曰女娲石。大风雨后,天澄气静,闻弦管声。 ”(《太平御览》卷五二引《王歆之南康记》) 11、“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 从上所引,我们可以知道,女娲是伏羲之妹(女弟),被其兄封为女皇,居汝水之阳,她制造了乐器—笙簧,制订了婚姻媒约,这都是完全人性的一面。但其最主要的“功绩”是“抟泥土造人” 和“炼五色石补天”,这是 完全神性的一面,女娲石和女娲肠更把她的神性往前推进了一步。女娲是神姓多于人性的一位人类始祖。
四、伏羲女娲繁衍人类 女娲抟土造人之说与西方上帝耶和华按照自己形象造出亚当、又在亚当熟睡之后取其肋骨造出夏娃的故事一样,显然纯系神话,不可凭信,但伏羲和女娲兄妹结合繁衍人类,则有一定的可信度,因此,伏羲和女娲才是我们中国乃至东方的“亚当和夏娃。” 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卷八:“陈州(今河南淮阳)为太昊之墟,东关城内,有伏羲女娲庙。……东关外有伏羲墓,以铁锢之,触犯不得,时人谓之翁婆墓。”又云:“房州(今湖北房县)上庸界,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人民之所,古迹在焉。又华、陕界黄河中有小洲岛,…云是女娲墓。”照此看来,唐代末朝,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繁衍人类之事已经普传民间,所以伏羲女娲的祠庙和墓冢所在多有。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此人头蛇躯之伏羲女娲交尾像见于汉代壁画,近年出土之汉代伏羲女娲石刻画像,正作此状。在东汉的画像石上,有一盘古巨像,其头双肩站立的便是人首蛇躯的伏羲女娲。总之,从河南南阳画像石刻、山东嘉祥武氏祠汉代画像石刻、四川新津保子山汉代石棺画像等,我们都可以看到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或手捧日月或手捧玉壁作交尾之状。 由此,也生出一些关于伏羲女娲结合的传说,唐代李冗《独异志》卷下云:“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这便是伏羲女娲兄妹结合再造人类之大略。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六章云:“清初陆次云的《峒溪纤志》里面曾说:‘苗人腊祭曰报草,祭用巫,设女娲伏羲位。’”现代人类学者实地考察,才得到些苗族传说,按他们的传说,苗族全出于伏羲与女娲,他们本为兄妹或姐弟,遭遇洪水。人烟断绝,仅存此二人。他们配为夫妇,绵延人类。据此,则除遭洪水情节外,某些少数民族中所传亦大致相同。 女娲伏羲结合之后,据说所生儿女后代有:飞龙氏(朱襄)、潜龙氏(昊英)、居龙氏(大庭)、降龙氏(浑沌)、土龙氏(阴康)、水龙氏(栗陆)、青龙氏(句芒)、还有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共工氏(康回)、柏皇氏、赫胥氏、昆仑氏、葛天氏、屠龙氏、伏龙氏、尊卢氏、祝融氏、骊连氏、无怀氏、金提氏、有巢氏等等。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