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长安区是佛教文化重要源脉所在地,佛教八大宗中,四宗祖庭在长安,即“律宗(又称南山宗)祖庭净业寺、沣德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华严宗祖庭华严寺;法相宗(含唯识宗、俱舍宗)祖庭兴教寺。其他,如百塔寺还是三阶教的祖庭(该寺为信行禅师塔院)等。但是这些寺院均规模不大,且受周围地形、地物限制,很难扩展,也很难开发利用。 为彰显长安区在佛教文化旅游中的地位,规划安排在南五台山建设西安地区最大的佛教文化旅游和佛事活动中心。作出这种安排的依据是: 1.南五台曾被称为“四小佛教名山”之一,这里有包括观音(又称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台的五座山峰,地域开阔,发展空间大; 2.这里保存有西安地区最早的佛塔,即隋圣寿寺塔(又名应身大士塔);也保存有被称为莲宗十三祖的印觉法师影塔(于右任题写塔额);历史上这里曾寺庙林立,至今仍保存有千年古刹——圣寿寺; 3.这里层峦叠嶂,翠屏环列,乃终南山“幽奥之区”,是自然风光雄伟壮丽最具特色之处。除宗教遗迹外,这里还有胜宝泉、紫竹林、南天门、柏沣西先生隐读处、“枕石漱泉”刻石等诸多景点。同时,这里还留存有许多传说故事(如观音降伏毒龙的故事)和著名诗句,如“欲投人宿处,隔山问樵夫”就是王维在游南五台山时写下的。 规划在南五台地区开发建设的主要项目有: (1)舍利阁 在西安地区的许多名刹古寺和古塔中,曾出土了不少佛舍利和高僧舍利。这些舍利均作为文物分藏各处,不能发挥其“法物”的宗教文化功能,如: 唐庆山寺佛舍利,在庆山寺遗址出土,即“金棺银椁”佛舍利,现保存在临潼区博物馆; 隋仙游寺法王塔佛舍利,在仙游寺搬迁时出土,现仍由文物部门保管; 华严寺1986年在清凉国师塔地下残塔中出土的舍利; 近两年有爱国华商在海外抢救回五重舍利宝塔(内含佛舍利)一座,已运回西安。但供奉在何处,尚无定论,长安区应积极争取。 鉴于以上情况,规划在南五台山建设一座规模恢宏的舍利阁,集中、分层供奉各寺出土的佛舍利,以供人们瞻仰、礼拜。 (2)建设“终南山——樊川佛寺出土文物陈列室” 多年以来,在长安地区各寺庙遗址,曾出土过大量佛教文物(包括:佛像、经卷、碑碣、法事活动用具等),如:法幢寺、华严寺、温国寺、兴国寺、灵感寺、三像寺等,应将这些文物集中在这里展示,以发挥它们在宗教文化旅游中的作用。 (3)建设“中国佛教宗祖纪念堂” 为突显长安地区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其标志就是佛教各宗的建立),规划在南五台建设“中国佛教宗祖纪念堂“,集中介绍他们在弘扬佛法、译经传道及创立宗派等方面的贡献和事迹,并建立塑像供人们瞻仰,这些高僧建议包括: 玄奘、窥基、园测。法相宗、俱舍宗、唯识宗创始人玄奘为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 鸠摩罗什,成实宗、三论宗创始人,为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 道宣,南山律宗创始人;鉴真,最早在净业寺出家; 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被称为“开元三大士“,为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为密宗创始人; 善导,佛教净土宗创始人; 义净,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住荐福寺; 杜顺,佛教华严宗创始人; 信行,佛教三阶教创始人。 除西安地区名僧外,堂内也可塑智顗(天台宗创始人)和达摩(禅宗创始人)雕像。 (4)对于长安区内濒临坍塌且不便保护的零散古塔,移建在南五台塔寺沟,构建南五台佛寺塔林,如: 觉郎塔,位于长安区太乙镇西岔沟; 普同塔,位于嘉午台山上; 天池寺塔,位于焦峪山上天池寺旁。 (5)恢复、扩建圣寿寺,使其成为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建设连通南五台和豹林谷(抱龙峪)的登山游览步道,将至相寺、百塔寺等纳入南五台佛教文化旅游网络之中;逐步恢复观音、文殊、清凉、灵应、舍身诸台的佛事建筑。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