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三秦文物>>正文

子长县古城堡遗址

2012-6-27 22:08:05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阳周故城遗址
    战国时期,魏国建阳周邑,秦设阳周县,东汉废。故城遗址在今本县石家湾乡曹家坬一带。据实地考察,曹家坬村城墙梁山上现有故城遗址,虽经风雨剥蚀,而城墙遗迹犹存。在故城遗址周围,曾出土大量龙山文化早期的石器、陶器及秦汉时期陶器。
    曹家坬村南5公里处为高柏山,是大理河与淮宁河(古称走马水)源头。今曹家坬村距安定镇45公里,与历代有关阳周县记载中的地理位置相符。
    魏平故城遗址
    南北朝时北魏(386~534)建,为夏州朔方郡治。西魏和北周仍属朔方郡,唐改为魏平关,属关内道辖,后废。考史籍及出土文物,今热寺湾乡姜家坪村为魏平故城原址,此地曾出土南北朝随葬品——陶俑,村中有古城墙遗址,现已毁坏。据《元和郡县志》载:“唐代大斌建在魏平古城”,郭沫若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唐大斌在今子洲县境,二者相距甚远,真伪难辨,存记待考。
    丹头故城遗址
    在今史家畔乡丹头村。此地于宋至道年间(995~997)被西夏占领,治平四年(1067)收复,设丹头寨。元至元二年(1265)设丹头县。至元四年(1267)并丹头县入安定县,丹头废城为镇,今成村落。原城址依山傍水,内有城隍庙、戏台等建筑。今旧城城墙犹在,揭其城墙土层,原建城夯土踪迹清晰可辨。其城垣范围成梯形:西北高而小,东南低而大。城垣中除碎石瓦砾外,余者尽夷为耕地。1958年,修建杨家园子中学时挖掘有大量碑碣。部分废墟中间有少数残碑、石刻神像、雕塑残片可见。
    安定故城遗址
    地处今本县安定镇。据史籍载,宋设安定堡,蒙古宪宗二年(1252)设安定县,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一直为县治所在地。现元、明、清城墙犹存,县衙(署)建筑改为民居,1984年县政府将县衙旧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水堡遗址
    为宋代著名军事要塞。遗址在今本县涧峪岔乡边家湾村淮宁河南城台子山上。今尚存约200米夯土城墙。此处多次出土铁战刀、铁蒺藜、金属货币、青瓷片、白瓷片等宋代遗物。金属货币多为庆历、崇宁、大观和圣宋钱。1981年在此地征集宋代铁钟1口,上铸“黑水城”3字。
    据文献记载:金人张守忠为苏格营驻兵黑水堡。金以李显忠为苏尾九族部巡检使驻兵黑水堡。宋周美、范仲淹、楚建中等战于黑水堡。1984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滴溜山古寨遗址
    滴溜山,又名小狄溜,山有古寨,在今本县高台乡郭家墕。清道光《安定县志》载:“滴溜山,按新府志在县北100里,旧县志云80里,泉流下滴,古柏森然,亦边境之幽胜者。考《府志》山本名小狄溜。上有古寨,宋狄青子驻防所留,故名。”今寨墙犹存。
    殄羌寨遗址
    殄羌寨,北宋元符元年(1098)筑,东至威羌寨40里,西至塞门寨(今安塞境内)50里,南至平羌寨(今安塞境内)60里位置在今本县李家岔乡西北部。
    威羌寨遗址
    北宋元符元年(1098)筑,南至安定70里,位置在今本县涧峪岔乡西部。经考察,涧峪岔乡寨儿山柏树峁有古寨遗址。疑为威羌寨,存记待考。
    李家塌遗址
    位于今本县涧峪岔乡东12公里处淮宁河岸,郭家河山、康家坪村常山梁和斜梁、南家峁村庙梁山、李家塌村山神峁一带绵延12公里的范围内。曾出土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大量遗物。40年代,曾出土殷墟三期青铜器窖藏30余件。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此地出土的觚、爵、斝、鼎、簋、戈、刀等数件。1981年文物普查时,又在此地征集商周陶鬲、陶罐,秦代茧形壶,汉代石猊狻、陶缸、蒜头壶,唐代铜灯台、铜镜,宋元瓷器、铁货币、铁钟等48件文物。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