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东岳庙纪事
2012-6-19 13:25:26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镇巴县城西北角上有一块高地,这块地不大,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亩,看上去也很不起眼,就像一只乌龟平卧在此。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这里原来是东岳庙,现在是中共镇巴县委党校所在地。其实,这里是一块神秘的土地,这里蕴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能够见证这些秘密的只有这里参天的古柏、苍老的古杉、不老的丹桂......
笔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来此工作至今,20年来,听到看到了不少发生在此的生动故事,近日,笔者又走访了不少知道这里历史的当事人,翻阅了一些资料,逐渐理清这里发生的事件的历史脉络。
一、建庙何时不可考 美妙传说暖人心
东岳庙建于何年,笔者翻看《定远厅志》,上说“已不可考”。但从庙上现存活的高大的古柏、古杉和古桂树来看,时间已是不短,至少在几百年以上。从庙上柏树和杉树的栽种方位和数量来看,这些树是建庙时种植的。有“一对蜡、三柱香”的传说,就是庙里有两棵粗大杉树,相距只有10多米远,就是所谓的“一对蜡”,另有9棵柏树,就是所谓的“三柱香”。为何定名为东岳庙,到是有一些美妙的传说:镇巴城东有座山为黑虎梁,山形活似一只下山的黑虎,相传这黑虎以前经常危害乡里,弄得乡里不得安宁,乡人痛苦不堪,后经高人指点,说要在此建座东岳庙,敬奉东岳神君黄飞虎在此,才能镇住这里的黑虎。说也奇怪,自从东岳庙建成,黑虎再也没有发威了。黄飞虎为《封神榜》上人物:为雪商纣王调戏并逼死其夫人贾氏之耻辱,同时也为了打倒荒淫无度的暴君,拯救人民于水火,黄飞虎首举义旗讨伐纣王。经过周密布置、精心策划之后,他亲率一千家将,偕同二弟、三子、四友联合姜尚共同讨伐,得到群臣的支持和各地奴隶、平民的拥护,跟随者众。黄飞虎的起义军发展很快,一时声威大振,势不可挡,在牧野地方首战大捷。战斗至公元前11世纪,黄飞虎统帅三军攻入商朝国都朝歌(即今河南省商丘),纣王自杀,商朝灭亡。黄飞虎是死在张奎刀下的,张奎则是渑池县守将,周军来攻,他自然要抵挡, 死后被封为五岳之首,为东岳泰山大齐仁圣大帝之职,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总管人间吉凶祸福。黑虎为妖,飞虎为神,又为黑虎星,人们供奉东岳神君,意为邪不胜正,以正压邪。
二、修建正教寺 重教化 抚民心
东岳庙在前清时已废弃,清嘉庆17年,同知马允刚因感“定远重山叠岭,箐密林深”。“地险而俗野,人杂而事繁,怪怪奇奇之案叠出,徒以政令率之,王法治之,终鲜宁谧也。”为解“政令所不能禁,法制所不能止”之难题,安抚人心,教化人民,使之清静向善,慈悲为怀,屏除陋习,利用原东岳庙地基,重修庙宇,“扩其基址,整其颓败”。乃易其名曰“正教寺”。同治元年,汪兆侗任镇巴县令,时值兵焚,满目荒芜,该寺也“历年既久,半就倾欹”。为整理是图,外防内抚,其内抚举措之一,就是重修正教寺,乃寄望于“庶正教愈明”。新修的正教寺规模较前更为壮观。这里除了是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外,也是文人墨客的畅想感怀之处,不少来镇巴的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诗文,不少都已经遗失,很可惜。这里摘录一首咸丰年间同治沈际清写的《偕闵游戎赏桂正教寺》诗以供各位文友欣赏。
秋高气爽老桂香,衙齐挈侣访禅堂。
羽扇风流真儒将,提壶携榼山之阳。
尘谭斐亹 霏玉霄,花气馥郁透云房。
竟日流连略形迹,中酒浑亡嵇阮狂。
我劳簿领增烦郁,清远空怀云水乡。
趁兹雅叙得良友,会须一饮三百觞。
川媚山辉互掩映,双干长伴古甘棠。
时和尤幸逢中稔,遍陬无事戢戎装。
相对庭柯共欣赏,金栗世界兆金穰。
还冀来秋多撷取,蟾宫满香应文昌。
[注]:(1)榼(he):酒具。(2)亹(wei ):美好。
这首诗描写的是仲秋时节作者游正教寺赏桂花时的情景,诗中把写景、抒怀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了作者工作之余的闲情逸致,轻松、豪放、对未来美好前途充满希望之情都跃然纸上。
如今这棵桂树生长得更加茂盛,成为东岳庙靓丽的风景之一,人们来到此树下,看到粗大茂盛充满青春活力的老桂树,无不感叹自然造化之神奇,一到金秋时节,桂树开花,金黄色的花瓣分外诱人,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和风吹过,整个班城都能闻到此桂花树散发出的清香。
重修的正教寺在解放后虽断了香火,院内也改做了其他用途,但寺庙内的殿堂、菩萨、塔寺一直保存完好,直到“文革”中才毁坏,至今不少人提到这些古迹,还感叹唏嘘不已,觉得十分可惜。
三、建学校功不可没 育人才迎接解放
当你来到现东岳庙前院内,就可以看到一块长方形石板,上刻有“镇巴县立”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一块残缺的石碑,碑上完整的字应是“镇巴县立初级中学”九个大字,这就是镇巴第一所初级中学的校牌。
镇巴县立初级中学是镇巴县第一所中学,校址就在现在的东岳庙。据《镇巴县志》记载:民国20年(1939年秋)县长游适吾筹建镇巴县立初级中学,32年(1943年)在正教寺(东岳庙)正式开学,首任校长傅汝碧。当年招收初中学生一班,学制三年,附设小学师资培训班1班,学制1年。傅为湖北麻城人,青年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自行脱党,加入国民党,他思想很进步,多次帮助共产党员在镇巴秘密工作,先后安排共产党员杨化周、曾曲江、傅叔华和进步人士徐篆等人到该校任教,他禁止旧教材,革新旧学制,提倡新文化。这所学校的开办为满目创痍的镇巴带来了很多新的气息,培养了大量人才,从这里走出的学生,解放后成了建设镇巴的生力军。
四、建粮库备战备荒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和各地受灾人民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接受了民国镇巴县政府田赋科和下属城区、鱼渡、三元、观音田粮办事处和存粮仓库,在东岳庙建立镇巴县人民政府直属粮食仓库。刚解放时,广大穷苦农民分得了土地,种粮积极性非常高涨,加上天公作美,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县人民从各地把公粮运到东岳庙,交到县粮食直属库,县人民政府又把库里的粮食调往全国各地,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和各地缺粮的人民。那时的东岳庙,交粮、运粮的人络绎不绝,非常热闹。
笔者到党校工作时,党校的教室和教职工宿舍大多还是由当年的粮库改建的。房子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房子很宽大,间数也不少,可以想见当时存放的粮食很多。直到新世纪,这些陈旧的房子才逐渐改造完毕。这些房子修得很结实,既美观,又实用。从拆的时候看,这里的房子修建时,是先用三合泥把地层筑好,防止地面潮湿,再用上好的杉木、柏木做好内部支架,木头接地处都放在石磴上,石磴是用上好的石料,打成圆柱型的,再用土胚砌好,土胚里外再用浆泥敷好。
五、建党校培养干部 是为“阵地”与“熔炉”
1961年中共镇巴县委党校由县城南关迁至东岳庙,这里就成了镇巴县党员、干部培训轮训的阵地与熔炉。党校成立后,紧紧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根据县委的部署,积极开展对党员、干部的培训轮训工作,每年都开办10多个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培训党员、干部500人以上。这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宣传、国家法律法规理解、对提高镇巴党员、干部的素质,保证县委各个时期工作部署的顺利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1984年,县委党校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开始办长训班。当年从在职年轻干部中招收党政管理中专班1班,学员36名,学制2年。后转为招收一年制的中专专修班。
1993年,县委党校跟汉中市委党校联合办经济管理走读大专班,当年从在职年轻干部中招收学员110名,学制为3年。共招收学员12届,近1000人。
1999年,县委党校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汉中学区联合办中函法律专业本科函授班,当年从在职干部中招收学员100名,学制为2.5年.共招收学员五届,近600人。
镇巴县委党校学历班的开办,弥补了镇巴党员、干部学历低、理论功底差,特别是法律、现代管理、现代科技、领导艺术等方面基本是空白实际情况,我们都知道,过去大学招生人数很少,不少干部是初中、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他们一参加工作就在基层一线从事具体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参加专门的系统的学历培训,但他们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再到党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提高就非常快。再回到工作岗位上就如虎添翼,得到领导的重用,很快就提拔为更高一级的领导干部了。
进入新世纪,镇巴县委党校坚持政治立校、质量兴校、勤俭办校的方针,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引进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把党校办成“三个阵地”、“一个熔炉”。
从东岳庙这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来看,这里是一块宝地,也是一块福地,这里始终有一根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教化人民,走正道,行正途,为民造福。不论这里是东岳庙,是正教寺,还是初级中学、县委党校,一直在教化着人民,只是不同时期教化的对象、内容不一样,前者教化的是普通民众,教化他们积德行善;后者教化的是青年学生和党员、干部,要教化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本领、有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人。这里作为粮仓,虽未直接起教化作用,但民以食为天,食足暖人心,人们看到满仓粮食,就不会有饥寒之心,社会就会稳定,天下就会太平。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