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安康城堤修复记

2012-6-13 11:17:1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安康城堤修复记
    安康,古称西城、金州、兴安州(府)。原址设于汉江北岸,公元569年(北周天和四年)改建现址,迄今1418年。因枕流而城,频于水患。据史志载,改建以来,决堤毁城达三十余次。
    公元1071年(北宋熙宁四年)之前,历次洪水毁城,仅简复土堤。是年,洪水再次毁城后,始在土堤外修筑万春堤(今西堤)。公元1479年(明成化十五年)修长春堤(今东堤)公元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汉水涨溢,水高城陴丈余;全城淹没,溺死者五千余人;阖门全溺,无殓者无算。”由于创巨痛深,旧城难以为继,故在赵台山筑新城,因远离江滨,庶民商贾多有不便,十之八九复返旧城。公元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修惠壑堤(今北堤东段)。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修白龙堤(已拆除)及喇叭洞,以御南山之水。公元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修万柳堤(今解放路),作老城兵民救生之用。公元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修北堤西段,公元1838年(清道光十九年)修登春堤(今金州路)。至此,东、西、北三面之堤连为一体,历时684年方基本形成防洪体系。因构筑用材原始,配套设施简陋残缺,自1755年至1867年的112年间,洪水毁堤入城达六次。其中最甚者为公元1852年(清咸丰二年)“汉水溢决小南门入城,诸堤半皆蚁溃,庐舍塌坍无数,兵民溺死者三千数百人”;公元1867年(清同治六年)“大水决东堤入城,民房官舍冲毁殆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整个城堤已是千疮百孔,岌岌可危,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加固城堤,公元1974年发洪水23400秒立方米,水位达黄海高程251.71米,城区仍得以安全渡汛。
    公元1983年7月31日,汉水暴涨,至20时30分洪水流量达31000秒立方米,水位高达黄海高程257.25米,喇叭洞、潘家坑、纱帽石附近堤段相继决口,全城倾覆,顿成泽国,城内水深达8至12米。北堤东、西端和东堤南端先后坍塌,十里长堤毁之过半。冲毁房舍19万平方米,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四亿元,丧生者800余人。
    洪水无情党有情,人民政府为人民。灾情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李鹏及陕西省委、省政府、兰州军区党政军领导,亲临现场,抚慰灾民,指导救灾,人民解放军星夜兼程赶赴灾区,抢险救人,数名战士献出生命;全国各地救灾物资源源送到,保证了灾民的基本生活。翌年五月,国家拨专款一亿元恢复重建安康,防洪城堤和汉江护岸列为重点工程项目。
    安康防洪城堤和汉江护岸工程由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陕西省水电工程局承包施工,自公元1984年12月动工兴建,1987年10月全面竣工,历时两年零十个月,耗资2800万元。防洪城堤全长4257米,汉江护岸全长2325米。堤顶高程为黄海256.8米;另加防浪墙一米。设计防洪能力为百年一遇洪水流量29400秒立方米,相应水位高程黄海256米。为免除原北堤外三百余户居民连年避水之苦,此次修复城堤将其全部迁入城内。为便于交通,城堤内外分别铺筑环城公路,全长8600米;在金川门、大桥门、水西门、朝阳门安装钢制闸门。为载水情,以资藉鉴,在水西门旧址建洪水历史标志塔一座。
    本工程艰巨宏大,溯为历史之壮举。特建此碑,以铭党恩,藉彰国政,永志不忘。
    陕西省安康城区恢复重建委员会
    公元1987年10月31日立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