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商南县服饰习俗

2012-5-27 21:00:5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商南纺线织布技术,清朝末年由安徽移民传入,丹江沿岸有织布机人家为多。少数人在地边地角,种植少量棉花,纺成约一毫米的粗线,织成土布做衣料、被单。以后又从丹江水路贩来湖北老河口、黄坡、孝感土布,从河南镇平运来白土布,作为商南人用布之需。土布增多,印染、煮布业也随之兴起,即用地里生长的“蓝”打成“靛”,染成深浅不同的蓝布。民国二十年(1931),“阳丹士林”、“织贡呢”进入商南市场,深受人们喜爱。1949年前,妇女多穿右大襟长齐膝盖上衣,脚上绑裹腿。也有极少数大家闺秀系红裙,着绿袄。妇女讲究“三十不断红,四十不断绿,越老越穿绣花鞋。”头上挽成“月饼”式发髻,插银簪,戴耳环。男人一般冬天穿黑色衣裤,夏天穿白上衣、蓝裤子,平常均穿对襟短挂,大腰长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多穿中山服,农民穿自己缝制的便衣,青年人穿三兜学生服。1966年,“文革”中,红卫服又盛极一时。1978年以来,各种式样的服装,陆续传入,有西服、燕尾服、蝙蝠衫、港衫、T恤衫等,款式新颖,群众衣着增添了新的内容。
    解放前,商南人民有“打裹缠”的习惯。男人一年四季都在田间生产,打上裹缠防止裤脚被树枝、土石划破,行动利索,适于山地劳动。裹缠一般长5~7尺,宽3~5寸,颜色为蓝色、黑色和白色。老年妇女为了防风,也为了显示其小脚的伶巧,也常将下腿缠裹起来,但尺寸比男的要短要窄。
    商南人习惯男的夏天戴草帽,冬天戴瓜皮帽,“一把抓”和火车头帽。后两种可挽上放下,遮挡耳朵和面部,免受寒风侵袭。学生干部多戴军帽、便帽。70年代后期,鸭舌帽兴起,成为目前流行的男性帽。
    解放前,商南人民穿布鞋较少,只有出门做客时才穿。布鞋多为妇女自己纳制,平时都穿葛麻满耳草鞋,冬天用包谷壳垫于脚的四周,防潮防寒。人们说,山里人走路带“三响”,即脚上的包谷壳响,嘴里的包谷花响,腰上的火链响。以后又穿上龙须草编成的偏耳草鞋,轻巧、防沤 。50年代,干部下乡大多穿用。60年代后,塑料鞋大量出现。80年代初,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种单鞋、棉鞋、皮鞋、高筒靴大量涌现,鞋已成为点缀人们生活的装饰品,现在草鞋已基本消失。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